12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薛恩东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据悉,一年来,陕西省林业局把谋划实施重大项目作为推动省林草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累计谋划储备生态保护修复、生态资源管护等各类林业项目2001个,较2023年增长23%,落地实施项目1145个、较2023年增长14.16%。
薛恩东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工项目1110个、开工率达到96.94%,完成投资55.38亿元,1.3亿亩的天然林和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254万亩退化林、中幼林和低质低效林得到提质增效,244万亩国土绿化空间得到绿化美化,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特色经济林、林下养殖、藤编等林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有力推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秦岭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和效益全面提升。
聚焦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以及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全面治理行动等14项行动,陕西林业系统储备并通过国家审核“三北”工程项目32个,其中,2024年落地实施16个,重点对毛乌素沙地、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渭北地区沟渠坡面等生态脆弱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营造林207.2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5.47万亩,种草改良20万亩;流动沙地治理4.2万多亩,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陕西的积极贡献。
以“双重”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守护祖脉秦岭生态屏障。2023年12月,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一年来,全省林业系统紧紧围绕“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要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16个;新建秦岭区域防火应急道路增发国债项目2个,对秦岭林区130条、总长为876公里的防火应急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青松抢救工程、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一批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为进一步做好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4 年,陕西省林业局推进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实施林业产业发展项目102个,提升改造核桃、大枣、花椒等特色经济林75万亩,油茶新增改造面积10.65万亩,认定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总数达148个,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1700亿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实习生 刘睿轩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