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走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陕西西安:一枝一叶总关情 用民生实事票决制托起“稳稳的幸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4-12-16 16:48:03 编辑:方正 作者:白仲夏 版权声明

  家门口建起“城市书房”,数千册图书群众可免费借阅;养老活动中心为老人营造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县城里通了直达市区的公交车,耗时更短,票价更低……这一幕幕,是陕西省西安市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生动实践。

  民生实事怎么办?代表票决说了算。近年来,西安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方式,推深做实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撬动民生大实事,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人民的参与更加具体、真实、可感。

  “不卖书的书店”

  打造周边市民的“文化充电站”

  “这可是一家不卖书的书店。”谈起这间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皇城书坊,常常来此看书的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新城区地处西安市主城区,文化资源丰富。为了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资源,新城区打造“城市书房”惠民文化品牌,并连续两年成为新城区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如今,城市书房在新城区遍地开花,31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31座“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读书圈,成为周边市民的“文化充电站”。

  皇城书坊位于新城区解放门街道东七路,门店整体为4层,面积约1300平方米,藏书约3000册。区人大代表、皇城书坊负责人师良介绍,皇城书坊此前是新城区图书馆的前期过渡馆,在区图书馆开馆后,保留了图书馆下设“城市书房”的服务职能,并升级增加了传统文化“非遗”的服务内容,转型为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走进皇城书坊,一面面书墙映入眼帘,阅读区各年龄段的市民都在认真阅读。有声图书馆区、非遗展示区、活字印刷区……丰富有趣的多功能区域更是极大提升市民的学习兴趣。

  “皇城书坊运营至今,开展线下活动累计400余场,平均每场服务人次150人次,线下活动总人次累计达6万余人,线上服务人次超过10万。”师良说。

  新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逢春介绍,去年10月,新城区启动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市民群众提出意见建议56条,全区各单位谋划项目38个。区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对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等评估论证,遴选出12个民生实事初步候选项目,最终在新城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票决出10个项目作为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住房保障、道路交通、教育事业、便民服务等多个领域。

  “家门口的养老院”

  让老人们拥有“第二个家”

  地处老城区的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常住人口约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5000人。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新城区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面对周边群众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中山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经人代会票决通过,被列入新城区2023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中山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从去年7月投入建设,今年4月开始运营,目前共有总床位数46张,配备养护、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等各类设施设备,目前主要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餐助浴、医疗护理等服务。”新城区人大代表、陕西数智医疗养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雒萍说。

  81岁的老人霍宝珠是这间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平时一有空就会来这里活动,到了中午也会在这里用餐。“我们都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和大家在一起做做手工、聊聊家常,参加各种有趣的非遗活动,生活不再孤独,日子过得很幸福。”霍宝珠说。

  雒萍介绍,中山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会定期组织辖区非遗传承人,教授剪纸、秦腔、编织、品茶、板胡等技艺,满足老年人基本活动需求。“我们的中央厨房每次出餐可满足500人次用餐,依托这个中央厨房,中心还在各社区设置了老年助餐点,在保障入住老人就餐需求外,还可为周边其他社区有就餐需求的老人提供用餐服务。有效提升了辖区老年人养老便利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2022年西安市在新城区、雁塔区、灞桥区、蓝田县、周至县等5个区县、24个镇试点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一件件民生实事通过征集、筛选、确定、票决,再到下一步的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形成了一个闭环运行模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中。

  群众的“心声”“民意”,随着项目的产生和实施,变成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好事”“实事”。如今,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在西安市所有区县已实现全覆盖,为群众带来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