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误导性较强,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个别俄罗斯商品馆已立案调查。
其实,一段时间以来,西安也出现了很多俄罗斯商品馆,大多是在一些综合体门口的广场上。这些俄罗斯商品馆里的产品到底来自哪里?1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进行了走访。
位于大唐西市广场上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属于临时搭建的帐篷式建筑,门口还有中俄国际商品馆的招牌。进到馆内,店员介绍,每一款商品上都有中文的介绍,原产地在哪儿,产品就来自哪儿。
记者注意到,有的饼干的原产国是俄罗斯,有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有的面包产地则为黑龙江。不过,货架上粘贴有“此区域商品产地为中国”的提示条,但字号相对较小,如果不是特别注意,未必能看到。
同时,记者注意到,馆内没有悬挂任何证照。记者提出能否查看,店员称有,但没在店里。
西安太白印象城的广场上,也有一家俄罗斯产品馆。这家俄罗斯产品馆和大唐西市广场上的帐篷式建筑相似,从外面看装饰风格也基本一致。虽然门头上的“国家”两个字被遮住了,但依稀还能看见。
进入馆内,可以看到货架上有中俄合资产品、越南产品、泰国产品、希腊产品等字样。店员说他们的产品来自多地,不仅仅是俄罗斯的,还有其他国家的。
对于记者为何没有悬挂营业执照等提问,店员回答,手续都有,最近在调整货架,马上就摆放出来。
馆内的顾客不多,市民梁先生说,他来这逛了几次,发现宣称的是俄罗斯产品馆,其实里面很多都不是俄罗斯的产品,他认为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
在凤城三路香克林小镇天伊阁小区门口,也有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这家店与前两家店装饰风格不太相同,是门店的形式。进入店内,可以看见“俄货直供低价直销”的字样。
记者看到,有的饼干糖果原产国是俄罗斯,有的红酒原产国是南非,有的饼干产地则为黑龙江,货架上未提示产品产地,店内也没有悬挂营业执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卿荣波 实习生 刘佳鑫/文
律师
如果故意将非进口商品宣传为进口
或构成消费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关键在于,每款商品是否明确标注生产商、产地等信息。”中消协律师团成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如果商家故意将某非进口商品宣传为进口商品,可能会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局投诉。如果标注明确,应该说履行了告知义务,没有虚标。
这就是问题店铺的“巧妙”之处,在装潢、营销等方面煞费苦心,从整体打造“正宗俄式”的印象,持续加深消费者的认知,令消费者误以为店内所有商品均为进口,从而在选购时忽视对具体信息的查看。但深究起来,可能又未必存在实际违法的情况。
一些国产商品的包装上,还会注明“俄罗斯式”“俄罗斯风味”等字样,而“俄罗斯”三个字较大,“风味”则小小地缀在旁边。李斌称,说明一些商品有“打擦边球”之嫌,“毕竟中国也是可以生产俄罗斯风味的食品的。”他建议,消费者选购时还是要仔细查看每款产品的外包装,从生产商、经销商、产地,包括配料表等信息中判断,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综合人民网等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多人交钱代办职称没办下来 公司负责人已被警方控制 下一篇:2024年12月陕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