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就是一心想着救人……”2024年10月13日傍晚,在铜川市玉皇阁水库旁的鱼塘边,一名7岁女童不慎跌入近3米深的鱼塘,不会游泳的母亲情急之下跳入水中却双双陷入险境。危急时刻,铜川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分公司驾驶员袁培文挺身而出,挽救了母女二人的生命。凭借这份无畏与担当,近日,袁培文被授予2024年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他的事迹成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解。
奋不顾身 托起生命希望
3月4日,记者在铜川市公交公司停车场见到了袁培文,他正在认真清扫接送职工上下班的通勤公交。谈及当时救人的过程,袁培文回忆,当时下班后,他与朋友在玉皇阁水库附近的鱼塘钓鱼。突然,一声惊呼打破了宁静:“快救人呀,有小孩掉水里了!”他循声望去,只见鱼塘中一名女童正在挣扎,母亲跳入水中试图施救却因不会游泳而逐渐下沉。深秋的池水冰冷,岸边群众焦急呼救却无人敢贸然下水。
“没时间多想,救人要紧!”袁培文立即甩下外套,纵身跃入水中。他迅速游向已沉入水中的女童,先将她托起,再用手紧紧地抱住她,然后又迅速伸出另一只手,拉起孩子的母亲。在冰冷的水中,每一秒都无比漫长,袁培文的体力也在快速消耗,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憋着一口气,双脚用力蹬水,托起母女二人一点点向岸边靠近。最终,在群众协助下,母女二人被成功拉上岸。此时的袁培文浑身湿透,面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看着被救母女逐渐缓过神来,他默默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拖着疲惫的身躯悄然离开。
“你干什么去了,怎么衣服全湿了?”“我救了两个人。”当袁培文带着湿衣服回到家,他的妻子听说他救了人,而且是两个人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当时事情发生后,我只告诉了妻子。”袁培文说。
几天后,直到被救母女多方打听,来到铜川市公交公司寻找恩人,这段英雄故事才浮出水面。被救的母亲胡女士说:“真的特别感谢袁师傅,如果没有他奋不顾身相救,可能就不会有我们俩了。”
“我当时就想着赶紧把人救上来,换做谁都会这么做的。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看到有人遇到危险,伸手拉一把而已,那是做人的本分。”袁培文说。
三次伸出援手入水救人
袁培文,1967年出生于陕西铜川。学生时代的他,就常常热心帮助同学,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琐事,他都积极伸出援手,因此在同学间人缘极佳。步入社会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温暖与善意。
这次救人,已经是袁培文第三次水中救人。少年时期,他曾在2米多深的河水中救起落水者。另一次,深夜里,他跳入鱼塘救起了钓鱼的钓友。当被问及当时是否害怕时,他摆摆手:“哪有时间想危险?见人遇难,伸手拉一把是本能。”
这种“本能”,渗透于他的日常。捡到乘客遗失的物品,比如手机、钱包等,袁培文立即给遗失物品拍照,将物品交到调度处,等待失主认领。在他看来,公交车厢是社会的缩影:“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能帮一点是一点。”
温暖坚守 守护乘客安全
自2017年成为公交驾驶员以来,袁培文始终将岗位视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每天清晨5点,他总会提前到岗,仔细检查刹车、轮胎、车灯等关键部件,反复擦拭车厢内外。“方向盘上系着乘客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袁培文说。
行车途中,他坚持“稳”字当先:复杂路段提前减速,礼让行人耐心等待,遇到老人、孕妇必起身搀扶。同事李春辉评价:“袁师傅的热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乘客陈洁回忆,三年来无论风雨,袁培文驾驶的职工专线始终准点发车,车厢永远整洁如新。
2024年,袁培文先后荣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铜川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面对荣誉,他坦言:“公交车司机不仅是驾驶员,更是城市文明的流动名片。”
如今,即将退休的袁培文憧憬着包鱼塘、养土鸡的田园生活,但手中的方向盘依然握得稳稳当当。清晨的薄雾中,那辆熟悉的通勤车准时启程。后视镜里,整座城市正在醒来,而属于平凡英雄的温暖传奇,仍在继续书写。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贾凡 文/图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4S店买哈弗遇到神秘男子女子称被套路 “假销售”真实身份是“黄牛” 下一篇:国家喊你减肥了!陕西人应增加蔬果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