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2000列 稳居全国前列

西安新闻 西安日报 2025-04-30 06:48:01
A1 A2 A3

  4月29日上午,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一列满载着汽车、机械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塔吉克斯坦丹加拉,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2000列,开行量、装车量、发运量均同比增长超30%,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回程班列占比攀升 “一单制”畅通分拨路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回程班列成绩亮眼。2024年,回程班列占总开行量的54%,今年一季度更是升至60%。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去年,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成投用了面粉成品、挂面、饲料等多个加工厂,海外工厂的产量提升了,回程的货物运量也增加了,品种除了过去的粮油、食品,还会有自产的挂面、饲料等。我们还将逐步扩大农产品品种及规模,把哈萨克斯坦优质产区的农产品送上我们的餐桌。”

  今年年初,西安铁路局将满载1300吨哈萨克斯坦成品面粉的中欧班列开进了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工业园区,为企业首次实现了从国外仓库到国内仓库的中欧班列“门到门”运输,省去了汽车摆渡环节,有效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作为拥有41条国内集结分拨线路的西安国际港站,还担负着中欧班列回程货物分拨的重要任务。为了让回程班列货物更高效地分拨到下游,西安铁路局推出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介绍:“比如从俄罗斯进口的45箱牛皮纸,我们采用‘一单制’从西安国际港运输到太仓港,和传统方式相比,全程时间缩短3天,时效提高30%以上,成本降低约25%。”“一单制”通过“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直达、一次结算”,实现了铁水运输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

  货场升级效能提升 “班列班组”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西安铁路局加快西安国际港数智化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智能场站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仅能实现与95306系统及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还能对车辆进出、货物装卸、仓储管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比如,以前人工核对货物信息容易出错且效率低,现在通过智能识别设备,瞬间就能完成信息采集和比对,大幅提升了作业和管理效率。

  货场扩能改造同样成果斐然,集装箱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年处理集装箱可达600万TEU(标准箱),年货运量可达7500万吨。这使得西安国际港站能够接纳更多的班列停靠和货物吞吐,为中欧班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此外,全国首个服务班列运输的“丝路青锋”班列班组也在今年成立。该班组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模式,从货源组织阶段,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在班列运输过程中,实时跟踪货物状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到货物交付环节,还会收集客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班列班组的成立打破了不同部门间的壁垒,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筑牢了组织保障。

  运输优化数据亮眼 开行势头正强劲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各项指标屡创新高,开行量、装车量、发运量均同比增长超30%。西安国际港站今年7次打破装车纪录,其中3月29日装车量达1530车,刷新历史纪录。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1519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5%,开行势头十分强劲。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西安铁路局在运输组织方面的不懈努力。西安铁路局联合园区各单位成立联合功能型党支部,形成“站区共建、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协同模式,通过月度会商机制深入剖析运输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受理时的快速响应和精准对接,到装车组织时的合理配载和高效作业,再到上线发车时的科学调度和紧密协同,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通过这些努力,班列返程成本降低20%,集结效率提高52.9%。

  同时,积极拓展运输网络,加强与沿海港口和物流枢纽城市合作。目前,已稳定开行多条铁海联运班列,连接青岛港、北仑港等港口的线路,实现了货物的江海联运,为内陆企业开辟了更便捷的出海通道。还开行辐射烟台、广州、宁波等物流枢纽城市的疏运班列,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国际港站的集结能力,扩大了中欧班列(西安)的辐射范围,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下一步,西安铁路局将加强与地方政府、外贸企业、平台公司等相关单位合作,不断深化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综合服务能力,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运力支撑。 首席记者 梁璠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张纸 两千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