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省降雨量持续偏少,加上气温偏高、大风偏多,多地出现旱情,尤其是渭北“旱腰带”旱情最重,600多万亩旱地小麦不同程度受灾。如何才能更好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华商报大风新闻专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张睿。
农作物受影响——
“塬上的一些小麦还没抽穗就干死了”
此次旱情,受灾比较严重的位于陕西省宝鸡、咸阳、渭南等塬上“旱腰带”地区。
渭南蒲城县村民赵师傅介绍,春节过后,一直比较干旱,特别是小麦在拔高抽穗的关键时期没有降雨,无法浇灌,塬上的小麦长不起来,叶子发黄,有些就干死了。
咸阳长武县刘师傅介绍,今年的干旱对苹果影响比较大,从春季开花授粉时段一直到现在,没有有效降雨,导致果树开花挂果受影响。
西安周至县刘师傅介绍,目前正是猕猴桃兑花(人工授粉)的关键时候。兑花对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果农们一年的收成。过于干燥的环境,阻碍了花粉的传播和受精,严重影响授粉成功率。
4月,陕西省气象局发布预警,今春陕西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
对话小麦专家——
要统筹做好持续干旱条件下应灾措施落地
5月10日,针对当前旱情受灾情况及防范措施,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访了张睿。
记者:农作物受旱情影响到什么程度?
张睿:立夏已过,陕西省小麦进入灌浆期,但受多种灾害气候因素影响,小麦生长受阻,特别是渭北旱塬小麦主产区及关中不保灌区小麦生长,正在遭受着重旱或特旱灾害气候的考验。
据我们调查,渭北“旱腰带”小麦地,干土层在23厘米以上,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绝对含水量在10%以下)。小麦株高在25厘米到40厘米,主茎倒三叶干枯,倒三叶呈现早衰,旗叶卷曲,已经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部分旱薄地里的小麦出现干枯或死亡等现象。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省有超过600多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受到干旱影响,而且旱情还在持续发展。
记者:受灾的大体范围和规模、分布位置怎么样?
张睿:从对关中的宝鸡、咸阳、渭南、西安和铜川的旱地小麦苗情、墒情抽样调查看,旱地小麦普遍进入开花到灌浆期,生育进程较常年提前10天以上,成穗数显著低于常年,株高普遍比常年低20厘米以上,目前处于重旱或特旱。关中灌区小麦处在灌浆中后期,株高普遍较常年低10厘米以上,成穗数与常年持平或略高,穗粒数与常年持平或略低。旱情在持续,抗旱减灾在持续,大部分旱相依然比较严重。
记者:针对当前的旱情,各方该如何做好抗旱工作?
张睿:重点抓好有灌溉条件的灌区小麦,在补充灌水的同时,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叶面肥+防白粉病的杀菌剂+防蚜虫及红蜘蛛的杀虫剂混合液,保功能叶的同时,预防干热风影响,促粒增重,可减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对没有灌水条件的旱肥地小麦产区,在保障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可统筹一切可利用的水源,采取滴灌、微喷灌等措施,辅助叶面喷肥措施,减少干旱影响。
对旱情特别严重的旱薄地区小麦,在5月20日前有不少于20毫米降水的情况下,做好等雨抢种春玉米等作物,以秋补夏;5月20日以后,等雨抢种杂豆、荞麦、谷子等小杂粮作物,以杂补灾。
相关政府部门,应统筹做好持续干旱条件下应灾措施落地,提早统筹组织救灾物资,特别是小杂粮备种备播工作,并完善现有井渠等生产保障设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魏光敬
未来三天陕西大部以晴到多云为主
关中东部局地有35℃以上高温
5月11日白天我省大部天气晴好,各地气温开始逐渐回升。预计未来三天陕西大部以晴到多云为主,中北部有吹风天气。
具体预报为:5月12日,全省多云,陕北北部部分有3-4级偏北风(3.4-7.9m/s),阵风可达6级(10.8m/s)以上。5月13日,陕北多云间晴天,关中、陕南阴天。关中西部局地、秦岭山区有分散性阵雨(0.1-2mm),陕南大部有小雨或阵雨(0.1-10mm),局地中雨(10-25mm)。陕北部分、关中北部有3-4级偏北风(3.4-7.9m/s),阵风可达6-7级(10.8-17.1m/s)。关中平原东部局地有35℃以上的高温。5月14日,陕北多云间晴天,关中、陕南阴天间多云。陕北、关中北部、商洛、秦岭山区有4-5级偏北风(5.5-10.7m/s),阵风可达6-7级(10.8-17.1m/s)。
西安市气象台5月11日16时发布天气预报:12日西安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有小雨或阵雨。近期气温均在30℃以上,13日受降水影响,最高气温略有下降。另外,后期气温快速回升,16日起最高气温可升至35℃以上,空气湿度小、风力较大,出现干热风可能性大,请注意防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卢娣
西安三日天气
今天 多云转阴天 20℃~32℃
明天 阵雨或小雨转多云 19℃~30℃
后天 多云 21℃~33℃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