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华商观察|丝博会给陕西带来了什么?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杨鹏 2025-05-12 19:11:53
A1 A2 A3

  从1997年首开西部地区国内大型展会先河,再到2016年更为现名,丝博会已经走过了28年,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一个地方性的展会一步步成长为西部乃至全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展会之一。作为我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国际博览会,丝博会已是陕西的一张金名片,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互动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首开西部地区国内大型展会先河

  1997年4月,为促进中西部经贸往来,一场由陕西省政府倡议发起并反复游说协商,最终由国务院原特区办和江苏、上海、天津、陕西4省(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古城西安登台亮相。从此,每年4月初,来自海内外、东西部的客商、嘉宾在清明节祭拜中华始祖黄帝陵之后,便开始了他们在古城西安最重要的商务活动内容:参会、洽谈、考察、签约……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一年一度的全国唯一以东中西部合作为基本宗旨的展会“热力值”飙升,其规模、规格连年提升。2001年第五届西洽会首次专门设立外资馆,不仅成为陕西重大项目对外商推介的主要平台,也成为外商在陕西寻找商机的主要途径,2001年第五届西洽会参展参会的中外客商升至10万人,短短几年间,西洽会逐渐发展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展会之一。

  真正让西洽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当属2009年第十三届。那一年,适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届逆势而上,提振信心的盛会”——第十三届西洽会首次实现了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部参与,台港澳地区和外商创历届新高。据统计,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0.08亿美元,比上届增加31.2%.亿元,增长25.3%。内贸合同成交总额412.86亿元,比上届增长1.58倍。

  2011年第十五届西洽会,成为全国首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主办并全部参展参会的国家级重点展会。就这样,西洽会悄然间从创办之初的一般性的商品贸易,逐渐华丽转身为集投资洽谈、资本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交易范围也由内贸为主向内资、外资、外贸、产权、科技成果等全方位拓展。2012年第十六届西洽会仅G20成员国就占到二分之一,也就是这一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外商投资项目、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投资70亿美元的韩国三星公司项目签约落户陕西西安。

  02

  从“西洽会”到“丝博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洽会也迎来了新使命。

  2014年西洽会第一次加入“一带一路”的内涵,经贸交流的视野从国内延伸到洲际。2015年第十九届西洽会期间首次举行了“一带一路”地方领导人对话会。2016年3月,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当年5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贸促会、工商总局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彼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的、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今年国家正式批准西洽会更名为丝博会,赋予了丝博会新的历史使命,也对丝博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发改委将与大家一道共同努力,将丝博会建设成为中国东西部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载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从中国的西洽会,到国际的丝博会,由过去以东西互动和区域合作为主向以国际合作为重点转变。

  细数历届丝博会主题的变迁,就可以看出,前四届高频词是“新发展”——2016年“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2017年“新平台·新机遇·新发展”,2018年“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2019年“新时代·新格局·新发展”;其后高频词变为“互联互通”:2021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2022年“互联互通互融·共进共享共赢”,2023年“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2024年“深化互联互通·拓展经贸合作”。显然,从“新发展”到“互联互通”,一以贯之的是合作共赢的互惠理念,不断深化的是开放发展的坚定决心。丝博会这一促进开放合作的高能级平台,持续见证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实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互利共赢。

  2025年丝博会的主题是“丝路融通·开放合作”,旨在加速推动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融合互补,有效促进区域间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丝博会作为区域性合作平台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来自于丝博会官网数据显示,已有15个国家先后担任主宾国,16省区市先后担任主宾省,共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境外政要、前政要,1万余名境外客商,国内60多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和31个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展参会,展销特色商品达3万多种,观众人数超过80万人次。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44.21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91977.54亿元。

  03

  陕西的一张“金名片”

  2016年更名后,2017年丝博会官方使用的会议名称是“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但从2018年开始启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自此,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而停办,其他年份都沿用了“第X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模式。

  伴随着“西洽会”的淡出,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经国家批准,第二十一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这个由“渝洽会”升级而来的“西洽会”,由此成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力打造“内陆国际会展名城”的标志性国家级展会。

  从区域性经贸洽谈会,到全国性经贸盛会,再到面向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综合性国际化经贸合作大平台,如今,已成长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展会的“丝博会”,无疑是陕西的一张“金名片”,它不仅因为具备强大的“带货”能力而成为商品和服务交易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西部地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让世界了解中国、感知西部的绝佳窗口。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现实背景下,丝博会,必将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度交融、共同繁荣,携手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带一路”上的陕西与沿线国家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开放、大合作正在徐徐展开,陕西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拓宽,正如近日陕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丝博会为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政府间政策沟通、企业间投资洽谈、大宗贸易和项目合作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深化全方位贸易投资合作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9项重要活动、6大展区 第九届丝博会5月21日西安开幕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