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5-15 16:57:02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泾渭分明向北,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连栋智能温室大棚折射出产业迭代的锋芒:从一株种苗到一片示范园区,从田间地头到云端餐桌,高陵区依托“关中白菜心”的农业优势,用“一颗西红柿”破解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方程式。
5月15日,高陵宣传联合体正式成立,联合体各伙伴单位共同走进高陵全季西红柿示范园,实地感知高陵区坚持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蝶变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制定《高陵区培育打造“高陵全季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二十条措施》,还是入选全国名优新农产品名录,启动“高陵全季西红柿”宣传推介活动吸引30余家农业主体参展,亦或是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摇身一变成为番茄主题观光体验区……无不表明一件事:高陵区正以“高陵全季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为支点,通过科技赋能、链条延伸与生态重构,掀起一场乡村振兴的“活水革命”。
“活水革命”从一株种苗开始。高陵区通远街道春益农蔬菜育苗基地里,已有17年蔬菜育苗工作经验的育苗专家夏世春正将一株株叶片饱满、颜色鲜绿的西红柿种苗出棚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从8年前的26亩地7座温室大棚到如今的60亩地16座温室大棚,夏世春育苗基地在高陵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我们培育了20余种西红柿种苗,有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普罗旺斯、产量大好管理的‘天新108’,还有‘甜甜158’‘青香蜜’等上市的新品种。”夏世春介绍道。
走进高陵区全季西红柿城投示范园,“数字大棚”为产业活水注入“智能基因”。在这座11米挑高的文洛式连栋温室里,智能环境监测终端实时更新着空气温湿度、土壤EC值等多项参数。技术员轻点平板电脑,灌溉系统即刻启动精准滴灌:“借助水肥一体化系统,能根据植株生长阶段自动调整营养液配比,较传统种植节水40%、节肥35%。”
城投示范园拥有1栋文洛式连栋温室、9栋大跨度保温拱棚与6栋日光温室,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我们的西红柿自3月初开始上市,目前有7个品种供应市场,每天产量4-5万斤。每天都有固定客商将当日采摘的西红柿全部拉走,发往全国各地。”高陵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说。
传统日光温室存在冬季能耗高、夏季降温难的痛点。高陵全季西红柿城建示范园经理高晓哲指着新建的10米跨度拱棚说,“我们通过棚内智能温控系统联动通风口技术达到了调控温度的作用,采用双层中空PC板配合主动蓄热系统,冬季夜间棚内温差可控制在3℃以内。新增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能让夏季棚温稳定在28℃以下。”智慧农业管控平台的数据显示,通过环境精准调控,果实转色期较露天种植缩短20天,糖度均值达到8%-10%。
数字技术赋能下,高陵全季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全面建成高标准示范园5个。而随着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的推广,全区西红柿种植朝着标准化、规划化发展,更是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条可种植、卖得好、可增收的致富之路。
一方面,“品质分级+冷链锁鲜+渠道定制”的销售体系,让全季西红柿通过24小时鲜果通道,同时满足冷链直达北上广社区生鲜仓和供应本地高端商超两大需求。另一方面,由“全季西红柿”延伸出的番茄汁、番茄酱等高附加值产品正紧锣密鼓投产,泾渭河畔的番茄主题农文旅综合体,更是打造出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增值体系。
截至目前,高陵区共有1400余户农户、40家合作社、6家企业从事西红柿种植,为周边农户提供种、管、收、销、运等环节季节性务工岗位1000余个,年人均务工收入超过8000元,实现了“产业兴”和“就业稳”双赢。
下一步,高陵区将继续从品牌打造、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努力,加大老旧设备“焕新”和产业链延伸,力争到2027年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将全季西红柿打造成强区富民的致富柿、奋斗柿、幸福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杜蒙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