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5-05-16 07:28:57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西安比亚迪公司焊装生产线 资料图片
工人在陕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上作业 资料图片
在西安比亚迪草堂厂区乘用车总装车间内,工人在汽车装配生产线上有序作业。 资料图片
●今年1月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0.9%,生产汽车56.76万辆,同比增长39.6%
●中欧班列(西安)构建的18条国际动脉,助推陕西汽车出口量在8年间实现1238倍爆发式增长
在广袤大地的纵横驰骋中,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而行的每一步,都有“西安智造”参与其中。当全球汽车产业浪潮奔涌,汽车产业赛道上独具秦风唐韵的创新坐标正“熠熠生辉”。
汽车产业是西安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2025年1月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0.9%,生产汽车56.76万辆,同比增长39.6%,其中,生产新能源汽车41.89万辆,同比增长42.3%,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46%。西安汽车产业正以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为路径,在产业规模、技术突破等方面贡献“西安力量”。
向新跃迁
当前,西安汽车产业正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转型,并已跃升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智能驾驶先行先试。西咸新区打造了陕西省首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在环卫、物流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其中酷哇科技无人清扫车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作业效率6至9倍的飞跃。
研发平台集群发力。高新区集聚了法士特传动工程研究院、芯派智能中心等20余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前者突破高效变速器核心技术,后者推动电控系统国产化进程,比亚迪西安工厂更是构建了全球首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检测验证体系,为技术迭代提供强力支撑。
氢能赛道抢占先机。陕汽集团孵化的质子汽车持续领跑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场,通过落地53项关键技术突破,正引领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革命浪潮。
向链聚变
在“龙头牵引+链式协同”的创新架构下,西安铸就了全国独有的乘用车新能源与商用车重卡双链并进产业矩阵。
“龙头引擎”轰鸣。比亚迪西安基地年产107万辆新能源车,贡献全球四分之一产能;吉利智慧工厂以90秒下线一辆新车的“西安速度”实现30万辆年产能的突破;陕汽重卡不仅占据国内重卡出口量20%份额,更在中亚市场斩获超40%占有率。
配套链“聚木成林”。延锋座椅、艾尔希庆华等本土企业年产值持续突破,采埃孚、拓普等国际巨头相继落子西安,驱动省内配套率跃升至57%,构建起覆盖“三电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全维度的供应链网络。
向海破浪
当“钢铁驼队”的引擎轰鸣声回荡在古丝绸之路,西安正以陆港联动之势重塑汽车出海新版图。
“钢铁驼队”护航。依托中欧班列(西安)构建的18条国际动脉,72%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海铁联运驶向全球,助推陕西汽车出口量在8年间实现1238倍爆发式增长,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60%,陕汽重卡更以“每出口5辆即有1辆”的成绩夯实著名品牌。
产业军团“抱团出海”。法士特变速器嵌入戴姆勒全球供应链体系,汉德车桥与陕汽重卡在中亚、拉美市场形成黄金组合,带动百余家配套企业集体远征国际赛道。
作为枢纽,西安正崛起于贯通欧亚大陆的汽车贸易超级节点,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续写着新时代的“驼铃传奇”。 记者 刘骁华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