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今年西安市未央区、阎良区、长安区、高陵区怎么发展 这场发布会说明白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5-20 19:37:05 编辑:方正 作者:任婷 版权声明

  5月20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未央区区长王小育、阎良区区长于海夫、长安区委书记吕强、高陵区委书记张水利到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webwxgetmsgimg (3).jpg

  未央区:

  团结、六村堡、西航产业片区将大变样

  将与高校共建“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2025年,未央区将以3个重点片区为支撑,围绕土地、项目、产业3个关键点精准发力,促进片区高效开发、内涵提升、精明增长。团结片区锚定“政经副中心”目标,加快把2400亩土地存量资源转化为发展增量,年内计划出让844亩土地,最大化释放红旗铁路公园辐射带动效应和片区开发价值,打造产业繁荣、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六村堡片区突出“做熟园区、以园聚产”,加快完成约2200亩土地征收报批,有序推进“五横两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计划5年内建成千亿规模的现代都市产业园区。西航产业片区以“小核心、大协作、集群发展”为主线,围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两大产业链,加强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企业合作,分批开发航发动力公司周边658亩可利用土地,建设航发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助力航发动力产业链总产值向300亿元迈进。

  认真落实市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相关政策,服务西北有色院科研需求,促进新材料等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推动全年新增转化企业20家、转化项目10个以上;联合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等高校共建“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开展机器人产业技术科研和成果转化,提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强区、产业强区”。

  推进基础教育提升“1615计划”,深化管理体制、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做优团结实验学校和西航一中、方新等教育集团,做好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做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加强青少年心理疏导,“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均衡优质。

  着力推动医疗资源扩量提质,启动通用医疗三甲医院建设,促成市四院未央院区开建,持续提升6家“卫星医院”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病床”覆盖面,让群众就近享受普惠优质医疗服务。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需定供、因地制宜,以“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年内再建成4个国家级、6个市级嵌入式社区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普惠、更便捷的服务,让“小社区”托起“大民生”。

  6月20日前建成区街综治中心,实现“一扇门”化解矛盾纠纷,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未央。

  阎良区:

  全力建设国家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

  实现11条道路年内通车

  完成41个小区庭院燃气管道更新

  2025年,阎良区(航空基地)将聚焦省市壮大航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全力保障驻区航空单位重点项目建设,紧密链接省内“七个功能分区”,全力建设国家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抢占低空产业发展新赛道,保障“九天”重型无人机首飞、鸿鹄-100无人机商业运行,加快无人机总装生产基地等10个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百亿级无人机产业集群。

  将紧盯全年预期目标,全力稳存量、挖增量,确保125个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优化构建“抓总+主力+联动”招商体系,瞄准飞行器、发动机等11条增长赛道,力争招引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全年招引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以上。

  将巩固提升“区政合一”改革成效,进一步扩增航空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打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收官战。以秦创原航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项工程,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5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在220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将严格规划成果应用,加快城市道路地下管网整治优化,实现“地面一张图”,形成“地下一张网”。实现试飞院路东延等11条道路年内通车,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整治,完成41个小区庭院燃气管道更新。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争创“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重点村16个。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用心塑造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

  将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6月底前全面完成剩余1个“保回迁”、2个“保交房”任务,托牢群众“安居梦”。扩大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覆盖面,完善普惠育幼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坚持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安区:

  举全区之力推进未来信息港落地见效

  全力保障地铁15号线建成通车

  2025年,长安区将举全区之力推进未来信息港落地见效,聚力打造西安区域科创中心核心平台和南部科创产业带新引擎。谋划打造环大学创新街区,推动西京学院孵化器建成投用,提高西大、西科大高新学院科技园产出效益。实施“登高、升规、进位、上市”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

  农业方面,加快建设1.34万亩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第32届中国兰博会效应,壮大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力争年收益20万元以上村超过80%、100万元以上亮点村达到40个以上。工业方面,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分类管理、梯次推进长安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等44个工业项目,支持长安钢厂等老厂房“腾笼换鸟”,打造工业聚集区。服务业方面,推动佳龙•EMC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培育引进一批研发设计、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办好全国跳绳联赛等体育赛事,不断增强消费潜力。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招引落地重大项目10个以上、投资60亿元以上;特别是加速招引增长潜力大的科创企业入园区、进基地,力争实现入园即入区、在园达规上。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用好动态谋划、分段推进、精准调度、一线服务4个办法,确保73个新开工项目二季度开工70%,三季度全部开工;143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以上。

  全力保障地铁15号线建成通车,大力推进210国道等路网建设,系统开展燃气管道更新改造、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等工程,完成3个国家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引镇、太乙宫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高标准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7个,梯次推进6个农村规模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高陵区:

  以反腐为抓手推动民生实事增效

  加快多个农文旅项目建设

  2025年,高陵区将打好产业升级突围战。将一手抓“老树发新芽”,优化泾河工业园空间布局,盘活低效用地1200亩、闲置厂房10万㎡以上;全力推进群健航空等14个技改项目,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一手抓“新树扎深根”,以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以上为目标,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同时全力保障工商银行总行西安数据中心高陵园区项目8月底正式开工。

  将推动“三个变化”:一是变“站点”为“支点”,加快打造以地铁站点为中心的商业圈,形成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二是变“存量”为“增量”,开展“五类用地”专项治理,有序推进2600余亩批而未供、500亩产业用地“标准地”供应任务;三是变“棚景”为“风景”,推动“全季西红柿”等特色果蔬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打造“五好”现代都市农业。

  将始终秉持“发展区域无边界,合作情感无离分,工作任务无你我”的全局胸怀,持续强化与经开区发展规划、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引进、服务配套“五个协同”,力争工业总产值超过1800亿元;推动渭河以南耿镇片区率先突破,深度融入港产港城港贸融合发展,既注重一体化、协同化,又避免同质化、碎片化,真正把相邻之优,转化为聚合之力。

  推动公共服务更优化,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内外兼修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提质、扩面、增效。

  将抓紧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开展“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综合排名同比进位。加快泾渭分明•拾光农场、源田梦工场云槐宿集等农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打通生态利好向乡村振兴的转化路径。

  11月底前完成全年“保回迁”任务,让群众安心安家。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明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