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非遗中国・世界看得见|云端“破圈”中国非遗“活”起来“火”出海

来源: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时间:2025-06-25 09:59:59 编辑:强鑫 作者:董旭叶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当匠人的指尖与游客的掌心相遇,非遗便不再是遥远的历史回响。在乡村旅游的热土上,古老技艺正以创新之名重生,编织出一幅“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旅新图景。如今,这些古老的手艺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1.png

  800万+全球触达!中国非遗云端破圈

中国作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度,拥有令人惊叹的文化基因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达43项,稳居世界首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四级名录体系覆盖项目超10万项,传承人队伍逾9万名。2024年,“春节”成功申遗,再次印证了中国非遗跨越时空的磅礴生命力与深远的全球影响力。

  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发起“繁星计划·文化好Charming”主题系列活动——“非遗中国·世界看得见”大型海外线上推介活动,依托“繁星计划”海外账号矩阵培育项目的国内外达人,联动50余家国内各省市国传中心、政务、媒体大V海媒账号,深化中国非遗保护成果的国际传播,展现中华文化的当代活力与全球价值,构建一场跨越地域与语言的文明交响。

  此次活动设置#SeeChinaHeritage #让世界看见西安非遗 #西安非遗 #繁星计划 #文化好Charming等话题,话题下,全国各地用镜头讲述着非遗故事,构建一场跨越地域与语言的文明交响。

  烟台国传发布:烟台东山酒店正在举办一场展览,展示利用莱州草编技艺创作的60件艺术作品。不妨来此沉浸于传统手工艺经久不衰的魅力之中,开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

图片2.png

  敦煌国传发布:敦煌千年色彩调色板中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对话。

图片3.png

  贵州国传发布:从平坦如画的山谷到连绵起伏的山脉,贵州多样的自然景观催生了同样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与之相伴的,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刺绣传统。

图片4.png

  河南国传发布:中国白天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而夜晚也同样壮观!当历史悠久且无形的#文化遗产与精湛工艺与现代视觉元素相融合,每一帧都成为文化杰作。快来看看,能否在视频中找到你的家乡?

图片5.png

  陵水国传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它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编织在每一根线、每一个雕刻和每一个味道中。

图片6.png

  江西国传发布:长达千年的东方文明的培育和自然的无限恩惠,给江西带来惊叹世界的景观和文化挂毯从生动活泼的文创小饰品到独特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江西的壮丽景观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江西的每处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气场。

图片7.png

  哈尔滨国传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承载着千年的时间密码。

图片8.png

  河北国传发布:来自河北石家庄高昌,宫灯照亮了中国数个世纪的文化。

图片9.png

  日照国传发布:6月14日,在#中国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来自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的一群学生和教授访问了日照市。从走进日照博物馆,到沉浸在海龙湾的美景中,他们享受了一次文化之旅。

图片10.png

  ……

截至6月24日,超过50家国内各省市国传中心、政务、媒体大V海媒账号参与,以视频、图文等多种内容形式,向海外网友推介传统音乐演奏、技艺制作过程、戏剧表演、民俗活动场景等中国非遗项目。活动累计发帖200+篇,触达海外用户800万+。

  此外,华商国传推出的系列人物纪录片《寻找三秦非遗》获得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多次点赞转发,该纪录片在海外平台播放量超过30万,策划的留学生体验唐流彩、陶俑烧制等非遗技艺项目的短视频也获得海外网友的好评。

  当匠人的指尖技艺通过云端触达世界的掌心,当古老的回响在现代传播中激荡起全球共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便真正实现了从历史深处走向广阔未来的华丽转身。短短十余天内,已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化传播趋势。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传播力量,以多元的视角、生动的表达、创新的形式,将散落在神州大地的璀璨非遗明珠,精心打磨后呈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图片11.png

  “可触”的国际课堂 留学生变身非遗“体验官”

  西安,这座深嵌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名城,本身就是一部活态的非遗百科全书。秦腔的慷慨激越在城墙根下回响千年,承载着周秦汉唐的磅礴气韵;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其悠远典雅的音律至今仍在都城隍庙等古老空间里庄严奏响;华县皮影戏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演绎着忠奸善恶的亘古传奇;精巧细腻的关中剪纸,将黄土地上的生命礼赞与吉祥祈愿定格于方寸之间。

图片12.png

  “哇,太神奇了,真的可以水上作画!”留学生桥智睁大眼睛,看着唐流彩非遗传承人张双敏老师手中的画锥轻轻搅动水面,五彩颜料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在水面绽放,瞬间化作一朵盛开的唐风花卉。

  在唐流彩非遗传承人张双敏的工作室里,空气中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墙上挂着色彩斑斓的团扇和丝巾,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特制的画锥与画梳。对留学生桥智而言,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非遗中国·世界看得见”活动中的《留学生探非遗》系列Vlog中,留学生成为文化摆渡人。

  水波千年未止息,盛唐流彩映今朝。唐流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绘画方法,在唐代被称为“水画”或“墨池法”,唐流彩的历史可追溯至盛唐时期。唐宋时期风靡一时的“流沙笺”就采用此技艺制作而成,成为当时书信雅集的必备装饰纹样。

图片13.png

  “在此之前,我了解过非常多中国的艺术,但是对于唐流彩来说,我是第一次尝试,感受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的力量,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国非遗技艺,也希望能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中国非遗之美分享给更多人。”桥智说。

此外,张双敏老师的海外账号@Tang Flow-Color Art积极在海外传播西安非遗文化,近期,一则展示唐流彩制作流程的短视频在Youtube平台成为“爆款”,获赞3万+,播放量突破30万。

图片1111.png

  揉泥、压模,精修发髻、铠甲……在西安市临潼区韩平哲秦文化工作室,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咪咪正带领留学生Tristen开启一场奇妙的“兵马俑”探秘之旅。

图片14.png

  体验从最基础的“揉泥”开始。韩咪咪老师耐心示范:“揉泥是为了排出空气,让泥土‘听话’,就像我们与人相处,需要理解和耐心。”Tristen学着老师的模样,用力揉搓着手中的陶土,感受着泥土从松散到柔韧的变化,体会着匠人与材料最初的对话。

  “太不可思议了!”Tristen激动地说,“以前在兵马俑博物馆,我只是震撼于它们的宏大。今天,通过韩老师的教导,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这项技艺的伟大。韩老师不仅教我技术,更让我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和精神。这绝对是我在西安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西安陶俑@Xiantaoyong与唐流彩@Tang Flow-Color Art、泥叫叫@Nijiaojiao (Xi'anClayWhistle)、棉絮画@Cotton Floss Painting of Xi'an等非遗项目,均为“繁星计划”海外传播矩阵的代表性账号,在海外平台以生动的短视频形式打破文化壁垒,向全球观众立体呈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成为跨文明对话中解读东方美学的鲜活密码。

图片15.png

  非遗,不再是博物馆中静默的展品,它携带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伦理观与审美密码,以可触可感、融入生活的姿态,成为世界理解中国、感知东方的重要桥梁。

  短短十余日,“非遗中国·世界看得见”的乐章已响彻云端,触达全球八百万目光。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传播实践,更是一幅生动描绘中华文明当代活力的全景图卷。当指尖技艺穿越云端,与世界的掌心相遇;当古老的回响经由现代媒介,在全球激起连绵共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为舟,以创新为帆,中华文明正自信地驶向人类精神海洋的更深处。



来源:华商国际传播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