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7-07 06:34:20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红色娘子军》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孙欢) 7月4日、5日连续两晚,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内,《红色娘子军连歌》的旋律穿透半个世纪的时光,与观众席上经久不息的掌声融为一体——中央芭蕾舞团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时隔50余年后,再度登台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为古城观众奉上红色经典的舞台新精彩。
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央芭蕾舞团正式推出。根据梁信同名电影文学剧本集体改编的该剧,开启了中国芭蕾的特色发展之路。这部芭蕾舞剧将戏曲韵律、民族气节注入足尖艺术,“倒踢紫金冠”“大刀舞”等独创动作惊艳世界,成就了“中国芭蕾天花板”美誉。
作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精神地标,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的穹顶曾映照过新中国文艺的黄金岁月。20世纪70年代,当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的铿锵舞步首次踏入西安人民大厦礼堂(现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中国芭蕾的舞姿伴随“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让整座古城为之沸腾,也让该剧在西安的演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半个世纪的时光流转中,剧场的名字几经更迭,却始终封存着那代人对经典艺术的集体记忆。也正因此,在7月4日、5日连续两晚,不少西安观众扶老携幼走进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观众席上,坐着轮椅的老者在旋律响起时湿润了眼眶,年轻观众则用手机在演员返场时记录下足尖与光影交织的瞬间。
全新的舞台,青春的舞者,带来永恒的经典:当3D投影复刻的老道具与真实水雾在舞台上交融,万泉河的波光随动态光影流淌,满场观众仿佛被瞬间拉回海南革命根据地。在第6代“琼花”的领衔下,整齐如刀锋的群舞段落,将中国芭蕾刚柔并济的美学特质推向高潮——柔美的足尖起落间,是革命精神的刚毅传承;智能光影勾勒的雨林背景里,藏着历史与现代的艺术对话。
演出结束已近深夜,剧院大厅仍人潮涌动。从半世纪前“向前进”的呐喊,到如今舞台下的青春演绎,《红色娘子军》以时光中4000余场的演出历程证明:真正的红色经典从不是凝固的历史资料,而是能在每个时代绽放光彩的精神之花。
“《红色娘子军》曾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我的母亲亲自参与过碗碗腔传承剧目《红色娘子军》的创作,所以我和家人,也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有很深的感情。”作为一名西安文艺工作者,赵女士在观看演出后感慨良多,“当‘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我很激动:这是一代代人传续的红色血脉,经典剧目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仅是演员,观众更是,这也是艺术的永恒。”
从众星云集的央华版话剧《日出》,到中芭扛鼎之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西安演艺集团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自2025年初运营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以来,已为西安观众带来多场优质演出。剧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7月25日-26日,由知名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备受瞩目的精品话剧《长安的荔枝》,也将登台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开启一场“回家之旅”的演出,为观众带来扣人心弦的盛唐传奇。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