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南江远) 7月15日,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上半年,全省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789件,解决5183件。
根据投诉性质,售后服务、质量、价格、虚假宣传、合同问题占据了消费者投诉的前五位。按照商品及服务类别分类,家用电子电器、食品、日用商品、服装鞋帽、房屋及建材投诉居商品类投诉前五位。生活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销售服务、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居服务类投诉前五位。
其中,婚恋服务投诉成今年热点。随着婚恋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各类婚恋平台及中介机构蓬勃发展,部分经营者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宣传承诺不实误导签约,格式合同暗含“霸王条款”及服务质量缩水与诱导升级消费。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婚恋服务时,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良好的正规机构;仔细审阅服务合同条款,特别是服务内容、期限、解约退款规则及违约责任,对模糊表述或显失公平条款要求书面澄清或拒绝签约;面对“优质会员”等营销话术保持清醒,核实承诺真实性,详查机构资质与用户评价;最后要妥善保存宣传资料、合同、沟通记录及付款凭证,权益受损及时投诉。
保险服务消费投诉同比有所上升。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误导诱导;消费者遭遇理赔时,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拖延定损核赔、设置不合理拒赔理由等问题,致使消费者正当理赔权益难以兑现;部分保险公司在未得到消费者确认或同意的情况下自动扣缴续期保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消费者在投保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免责条款、退保规定等,切勿轻信口头承诺;主动核实销售人员身份及资质,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产品;保留好销售过程宣传资料、合同文本、缴费凭证及沟通记录,遇销售误导、理赔受阻、无故拒保等问题时,及时向消协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新能源汽车消费投诉受关注。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主要有:定金难退,很多新车采用预售模式;配套服务及售后保障不到位,导致车辆维修周期过长、关键配件短缺等。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应核实车辆官方指导价,并多渠道比价,警惕不合理的加价或捆绑销售;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与商家沟通解决,沟通时注意保留相关记录,如宣传页、聊天截图、合同等,若协商不成,及时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