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贴身守护瘫痪哥哥11年 4000个日日夜夜 “西安好人”李贤铭用心诠释不离不弃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7-24 07:05:38
A1 A2 A3

  4000个日日夜夜,李贤铭一直照顾偏瘫的哥哥,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喂食、清洁、按摩、护理等繁琐的照料工作。今年4月,忍受病痛折磨的哥哥去世,但李贤铭似乎到现在还没能走出来,经常恍惚,感觉哥哥还在身边。

  这是一个关于西安好人的感人故事,他用善良、责任和奉献精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温暖。李贤铭也因此荣登2025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

  >>突发变故

  联系不上哥哥

  开锁师傅打开门发现人躺在地上

  李贤铭和李贤厚兄弟俩差4岁,家里兄弟姐妹五人。李贤厚是三哥,李贤铭是老小。

  时至今日,李贤铭仍清楚记得11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那是个星期六,当时老母亲刚去世不过半年多时间。”李贤铭说,因为没结婚也没子女,三哥一直跟母亲住在习武园2号院这套房子里,因此两人感情尤为亲厚。母亲去世后,李贤铭明显感觉到三哥情绪出现问题,经常一言不发坐在家里。2014年7月5日,给三哥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人接听,李贤铭觉得不对,立刻从自己家赶到习武园2号院,但怎么敲、怎么砸都没人开门。李贤铭把心一横,赶紧叫来了开锁师傅,等把门打开才看到,三哥直挺挺躺在客厅地板上。

  “他当时意识已经很模糊了。”李贤铭当即拨打了120,将哥哥送去医院。

  经过救治,医生告知李贤铭,李贤厚是突发脑梗,经抢救虽然性命无碍,但引发的偏瘫导致其左半边身体无法行动。

  这就意味着,原本能跑能跳的三哥,后半生只能在床上度过,即使下床也需要有人搀扶。摆在他们兄弟姐妹几人面前的实际问题是,未婚又无子女的李贤厚,以后谁来照顾?

  >>重要决定

  他站出来承担照护工作

  成为哥哥的“守护神”

  三哥无儿无女无依靠,其他哥哥、姐姐,有的年事已高,有的身体不好,再加上一家人经济情况不好,无法承受长年累月请护工的费用。在这样的困境下,李贤铭做出了重要决定——三哥的后半生由他照顾。

  2014年8月,李贤厚出院后,李贤铭便从原本北马道巷的自己家搬到了习武园2号院,开始对三哥进行贴身照护。那一年,李贤厚53岁,李贤铭49岁。

  比做出这个决定更艰难的,是摆在眼前的一系列既繁琐又需要绝对细心且耐心的照护。吃饭、穿衣、上厕所、洗漱、日常锻炼、翻身、按摩,三哥的每一步,都需要李贤铭在跟前。

  2025年7月22日,在习武园2号院这个他们兄弟俩相伴11年的房子里,李贤铭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回忆起这么多年他们哥俩的生活日常。

  每天早上7时许,李贤铭便早早起床,要赶在三哥起床前,为他准备好早饭。早饭倒也简单,一杯豆奶,一碟三哥最爱吃的甜糕点。早饭前,李贤铭打好水,将毛巾浸湿再拧干,留有刚刚好的湿度,递给三哥,让他用右手简单擦洗下。等三哥吃完早饭后,李贤铭趁着午饭前的空档,赶紧出门买菜,为了不在外面耽误时间,李贤铭通常会提前规划好要买什么菜、什么肉,就怕自己在外时间长了,三哥在家出现什么意外。

  李贤铭说,他三哥除了喜欢吃甜点,就喜欢吃肉。他时常换着花样做肉食,有时做粉蒸肉,有时包包子、有时做饺子馄饨啥的。虽然比较费时间,但看整日郁郁寡欢的三哥吃得高兴,李贤铭心里也能好受点。

  此外,担心三哥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李贤铭每天都会扶着三哥在家里慢慢挪几圈,平时闲了哥俩也会坐在客厅看电视,聊聊剧情,说说闲话。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平淡、踏实。对三哥来说,虽然突发疾病造成偏瘫,但好在身边还有亲人照顾。对李贤铭来说,虽然原本安稳的日子被打破,需要日日照料病人,但能把亲哥照顾好,辛苦点也没啥。

  >>雪上加霜

  哥哥意外骨折彻底卧床

  照护工作比以前更加繁重

  麻绳专挑细处断。2022年,原本左半边身体偏瘫的李贤厚,在一次上卫生间时,步子一时没踩对,摔倒在地上。这一次,导致李贤厚股骨颈骨折,医生建议手术,但考虑到三哥病后体弱,跟医生商量后,李贤铭将三哥接回家卧床保守治疗。

  原本,李贤厚右半边身体尚可自由活动,这一下需彻底卧床,再不能轻易活动。同样的,李贤铭要承担的照护工作比以前更加繁重。除了日常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李贤铭还要经常为三哥翻身、按摩、擦洗身体、更换护理垫、床单。

  看他这么辛苦,原本跟儿子住在北马道巷的妻子也时不时来到习武园2号院,帮着李贤铭照顾三哥,其他兄弟姐妹一有时间就会赶来,看到他的辛苦,哥哥、姐姐也会让李贤铭回自己家歇几天,由他们替手。但李贤铭总是不放心,怕其他人照顾不好。有时候李贤铭拗不过亲人回了自己家,但心里还是放不下,满脑子都是三哥的事,就怕其他人照顾不好。

  李贤铭说,他之所以这么操心,就是因为他了解三哥。“我三哥个性特别要强,有啥都不愿意说,憋着。”李贤铭告诉记者,李贤厚虽然从小体弱,但长大后身体还算硬朗,2014年突发脑梗后导致偏瘫,活蹦乱跳的一个人突然不能动,干什么都需要人照顾,对一个个性极强的大男人来说,病痛的折磨远比不上精神上的痛苦。

  贴身照顾李贤厚的这么些年里,他多次发现三哥有轻生的念头。有一次,李贤铭发现三哥将大姐吃的降压药偷偷藏在枕头下;还有一次,他半夜听到三哥在呻吟,进去一看,三哥表情痛苦,在他追问下,三哥才说,自己吃了一把治脑梗的药,“不想活了”。李贤铭赶紧为三哥催吐,好在最后没事。

  就因为这些事,李贤铭养成了整夜不断起床的“习惯”,一整晚时不时起来去看看三哥。为了养成这个“习惯”,李贤铭在睡前大量喝水,用尿把自己“叫醒”。

  >>双重压力

  对小家确实亏欠太多

  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吃不消

  李贤铭坦言,照顾三哥这十一年来,他对自己的小家确实亏欠太多。

  当初为了照顾三哥,他从私人公司辞职,那时他儿子22岁,工作还不稳定,几乎没有固定收入,一家三口只有妻子每月2300元的工资。

  尽管如此,妻子对李贤铭要照顾三哥的决定也没有二话,时不时还会去给他帮帮手。

  但2022年三哥股骨颈骨折彻底卧床后,眼看李贤铭没白没黑照顾亲人,有时甚至没时间吃饭,妻子心疼了,开口提出,能不能把三哥送到养老院。

  “为这事,我跟她大吵一架。”李贤铭说,这么多年,他跟妻子几乎没“红过脸”,妻子也从未因为这么多年他疏忽自己小家而说过“要离婚”之类的话。唯一的一次,就是妻子那次提出要把三哥送养老院,“我当时确实很生气,我就问她,要是你哥,你忍心把他一个人扔在养老院吗?”

  李贤铭说,事后冷静下来,知道妻子也是心疼他。但不管怎么说,将三哥送去养老院,从情感上来说接受不了,再说,送养老院的经济压力他们也无法承担。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下,李贤铭的身体也开始吃不消,体重从一开始的60多公斤下降到50多公斤。

  >>支撑动力

  兄弟姊妹们就是要互相帮助

  “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高尚的话,我也说不了,我觉得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撑着他十一年来夜以继日地照顾三哥时,李贤铭说,兄弟姊妹们在一起就是要互相帮助,三哥要是有媳妇和孩子,我可以经常来看他,不会说每天24小时在这待着。

  “毕竟三哥没有媳妇和孩子,你说我要是不在跟前,他咋弄?”李贤铭说,之前他自己每月是2300元工资,如果说把三哥送养老院,就把工资全拿出来估计也不够养老院的费用,之前还想过雇个护工,但一了解费用情况,觉得还不如他来照顾三哥。

  “另外,让不熟悉的护工来照顾,我也不放心,毕竟不是自己家里人。”李贤铭说,自从生病后三哥情绪一直不是很好,要是对着家里人他还能发泄发泄,对外人估计只能憋着。“实际上我的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看着他我也没办法,只能慢慢地去理解他,毕竟从正常活动一下变成动不了,搁谁都会变得自卑和敏感。”

  “姐姐和哥哥年龄大了,再苦再难我一个人撑着,尽量不让他们担心。”李贤铭告诉记者,毕竟他照顾三哥这么多年,经验已经很丰富,要是换个人有些放心不下。多年前他大哥和母亲生病住院时,也都是他在医院陪床照料,而且因为三哥生前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他的儿子小时候也在这里上学长大,“再加上我家和这里距离也近,所以我时不时就会过来,因此和三哥的感情很好。”

  李贤铭说,其实三哥年轻时也谈过恋爱,可能是错过了缘分没有成,后来年龄大了就更不好找了。

  >>社区支持

  对接第三方送护理床

  特殊关怀暖人心

  由于长年从早到晚照顾三哥,李贤铭的体重不停地减少,最早有120多斤,直至2024年他最瘦时只有101斤。“我的身体一直还好,但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很大,给别人也说不了,因为人家没干过,即使说了对方也不一定能体会,所以我一直都不说。”

  这么多年除了他和家人照顾三哥,习武园社区对他们家也是格外照顾。“你看一进门旁边的墙上还贴着‘西安市民政兜底保障资金发放明白卡’,哥哥在世时每个月还有低保和重残等补贴1139元,帮助我们了很多。”

  李贤铭指着一张护理床说,“这个就是社区对接第三方送给我们的,三哥生前一直在使用,我护理起来也方便了很多。”

  “三哥生病后,社区会经常来看望和慰问我们,尤其是疫情期间买菜不方便,社区会派专人给我们定期送菜,解决了很大的难题。”李贤铭说他和三哥是从心底里非常感谢社区这么多年对他家的特殊照顾,社区所做的一切他都记在心里。

  “之前院子里突然停电,没过几分钟社区党委书记赵晶专门打电话过来,问我家里需要啥帮忙,别看这小小的关怀,但确实是暖人心。”

  李贤铭坦言,他觉得这么多年他并不是一个人,身后有社区一直支撑着。

  >>对话妻子

  那些年日子难得不敢回想

  “丈夫的辛苦看在眼里,也很心疼”

  “说我一点不埋怨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年日子难得我都不敢回想。”说起李贤铭照顾三哥这11年的经历,李贤铭的妻子蒋大姐说,这些年丈夫的辛苦她看在眼里,也很心疼。

  采访中,记者询问李贤铭这些年他自己的身体状况,李贤铭笑了笑说,“我挺好的,身体没问题。”而蒋大姐却说,“哪有,2019年时,他也生了一场大病,还做了手术。”蒋大姐告诉记者,自从丈夫贴身照顾三哥后,因长时间的体力和精神压力,李贤铭不仅体重大幅降低,头发花白,健康也亮起红灯。2019年夏天,蒋大姐跟丈夫买完东西从环城公园里往家走,她突然发现丈夫不断“挤着她”往一边倒,丈夫开口说话时才发现,李贤铭已经有点“口齿不清”。一家三口赶紧往医院跑,经过检查,发现李贤铭心脏卵圆孔未闭合,需要手术。

  “等待手术在家休养期间,他还在他哥身边呢。”蒋大姐说,当时考虑到丈夫身体不好,她和丈夫家其他兄弟姐妹轮番去照顾李贤厚,即使这样,李贤铭都怕大家照顾得不好。手术做完后不久,李贤铭就又开始了全职照护的工作。

  提到这些往事,蒋大姐几度哽咽,“我当时真的觉得日子太难了……”她说自己身体也不好,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2017年做了腰部手术后,丈夫都没伺候过她,还是自己的老母亲过来照顾了她几个月。

  2019年,李贤铭突发心脏问题后,蒋大姐发现自己也突然出现了胃疼的症状且伴随严重失眠,“我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换上了焦虑症、抑郁症。”蒋大姐说,这些她都一个人承受,没有告诉别人,最难受的时候,她会去环城公园,找个没人的角落大喊,靠这样的方式发泄。

  提起这么多年李贤铭因照顾哥哥忽略了妻儿的事,蒋大姐说,虽然怪他,但也理解他,“谁让他是个心软的人呢?什么事都要往自己身上扛,我们不心疼他,谁心疼他。”

  >>改变现状

  伤心难过心里空落落的

  放下思念转变生活重心

  2025年1月,三哥因为二次脑梗病情加重,在医院治疗后医生建议送到临终关怀,但了解费用后他觉得将三哥接回家里照料比较好,除了日常照料,他还专门学习了如何制作和喂流食。

  今年清明节前后,李贤铭每天晚上都会多看几次三哥,担心有不好的事发生。“4月5日那天我坚持到凌晨2点才睡,早上快7点时发现人快不行了,最后打120,医生来后,确定人不在了。”

  采访中,李贤铭时不时总会望着哥哥生前住的房子,“为啥我现在总爱关着他的房门,因为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住在客厅的沙发上,时不时都会侧着身子看一下,而且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和衣而睡,三哥有任何响动,我会立马起身。”

  “那个门如果敞开的话,我有点伤心。”自从4月5日三哥走后,李贤铭一直都很想念哥哥,每天出门买菜时,不自觉地就会出现恍惚,觉得要赶紧买完,三哥还一个人在家,要么就是还是买些三哥爱吃的菜和肉。

  “现在还是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人这个思维还是没有变过来,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好点。”李贤铭说。

  习武园2号院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小区里原来的老住户不多,现在很多都是租客,李家兄弟的事他们起先并不知情,还是在疫情时,发现社区经常给他家送菜才知道的。“我听有邻居说,院子里也有人建议让李贤铭把他哥送到养老院,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自己家好好的日子不过了?”这位住户说,李贤铭当时明确拒绝了邻居的好意,还说放到养老院他不放心,他哥本来就是个病人,又没有子女,他是他唯一的依靠。

  采访结束时,社区副主任刘彤对李贤铭说,“三哥现在已经解脱了,现在重要的是你得走出来,现在的‘病人’是你,把生活的重心变到爱人、孩子自己的家庭身上,最好赶紧催儿子结婚,生个孙子或孙女。”

  “带孙子孙女那是快乐的事情,再忙再辛苦都是快乐的。”李贤铭笑着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平 马群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李贤铭

上一篇:投资3亿元汽车座椅项目落户西安 预计10月投产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