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大学生陪读”走热 陪伴背后有成长也有隐忧

要闻 西安晚报 2025-07-25 07:27:14
A1 A2 A3

  暑假期间,孩子看护难是不少双职工家庭面临的难题。近期,一些家长发现了一个带娃“新招”——请个大学生带孩子。多个社交平台上,“大学生陪读”“大学生带娃”等话题持续走热。然而,在火热的市场背后,权益保障缺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给“暑期陪伴”蒙上了一层隐忧。

  大学生

  用“同龄人视角”和小朋友相处

  “上星期我带孩子去参观了西安人防科普纪念馆,还去了汉城湖遗址公园,给孩子讲了讲汉代的事儿。”家住韦曲街道的小李说,她是一名体育专业在读研究生,这个暑假,给一名家住神舟大道附近的五年级学生“陪读”,每星期大约上门服务3次,主要陪孩子运动、做作业,有时带孩子参观各类纪念馆或高校。

  “现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和课外实践,希望孩子暑假别总待在家里。” 小李说,她觉得自己性格开朗,和小朋友们没什么代沟,在给这位小朋友“陪读”过程中,她会带他去小区旁的运动公园练运球、慢跑,教点简单的拉伸动作。陪孩子写作业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引导他形成看课外书、整理学习笔记等学习习惯。每天上门前一天,她会将自己的“陪读”方案发给家长看,再根据家长的意见调整。

  她透露,自己每天收费300元,若需要带孩子外出,午餐费、交通费、景区或纪念馆门票费等需要另算。“我带的这个小男孩以前怕热不爱动,现在每天主动催我‘该去跑步了’,因为我跑得快,他给我取名‘兔子老师’。”小李说,她很喜欢这份兼职,毕业后想从事教育工作,这份兼职不仅能勤工俭学,还能让她提前和各种孩子相处,增加实践经验。

  家长

  除性价比之外  更看重“榜样力量”

  家住碑林区的魏女士是一名护士,丈夫上班也很忙,暑期无暇照顾上初二的女儿。“以前请过保姆,只管做饭;报过托管班,一个月3000多元,就看娃写个作业。”她说,半个月前,她通过某社交平台找到了刚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的小王,试工一次后,她就决定请小王每周除周末外每天来家里“陪读”两小时,费用为每小时100元。

  “小王文文静静的,会带娃背古文,聊自己考大学的经历,我女儿也说很喜欢她。”魏女士说,“平时我和爱人忙于上班,母亲在家里负责做饭、看孩子。如今小王来家里搭把手,我女儿好像多了个‘大姐姐’,小王给她讲不会做的题,还和她一起去帮老人做点家务,一家人都觉得很满意。”

  经开区的李先生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请了西安美院的学生。“每天两小时,一半时间辅导作业,一半时间教画画。费用是一天200元,比美术培训机构便宜一半,还能上门,挺方便的。”李先生说,最意外的是女儿开始模仿大学生“记笔记”,“以前作业本乱糟糟,现在会像小老师一样画重点,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记者体验

  供需两旺  背后藏多重隐忧

  从陪读伴玩到运动指导,从参观纪念馆到进行手工创意互动,大学生提供的多元化陪伴服务需求旺盛,社交平台上的相关信息不断“刷屏”,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热闹景象。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输入“西安大学生陪读”关键词,瞬间能刷出数千条帖子。大学生们晒出自己的陪读生活,而家长们发布的需求帖也多种多样,每条帖子下都有不少大学生主动进行对接。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需求旺盛,但西安“大学生陪读”市场仍处于自发状态,隐藏着多重风险。

  大学生与家长的对接渠道不少:有的经中介牵线,有的由大学生线下主动接洽,更多则依托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其中小红书上此类信息尤为密集:“西安大学生带娃,女,细心负责,可陪读陪玩”“给孩子找陪练,要求会游泳,住雁塔区”……这些信息未经审核、真假难辨,潜藏着诸多风险。

  7月23日,记者以家长身份在小红书、抖音上发布了给孩子找“大学生陪读”的信息。不到20分钟,就有近15位网友联系记者。大部分网友自称是在西安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有陪读经验且擅长体育运动。其中有两名网友称自己可以帮忙寻找陪读大学生,并以做具体介绍为由添加了记者微信,后期却开始向记者推销学科培训等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们提供“陪读”服务中,费用通常在每小时70元-150元,根据小朋友的年龄和大学生学历及背景有所浮动。大多数家长和大学生表示,在交易过程中没有签合同,报酬靠微信转账,工作内容凭口头约定。其中,一名西安大学生在抖音平台上讲述了自己近期的遭遇:在她打车上门为一名孩子“试陪读”后,对方家长不满意并拒绝支付“试工”费用,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因“没凭据”不了了之。

  安全责任的“糊涂账”也让双方揪心。“万一孩子在外面玩受伤了,算谁的责任?或者,大学生路上出意外怎么办?” 家住莲湖区的刘女士表示,尤其是大学生带娃外出参观、游玩时,安全难以保障。一名大学生回忆说:“上次带一个孩子在小区玩滑板,他突然冲向马路,我一把拉住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真出事了,我一个学生哪承担得起?”

  专家声音

  多方协同  平衡需求与责任

  “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了假期双职工家庭的现实困难,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一定的经济补贴。但这一新兴服务市场的混乱,实则折射出多重社会议题。”西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丁亮认为,一方面,这一现象暴露出当前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大和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前教育服务体系不完善,青少年陪伴等心理需求比物质需求更强烈等社会问题。

  丁亮表示,规范市场需要系统性发力。政府相关部门可牵头搭建对接平台,负责核验大学生身份,了解家长需求,提供标准化服务协议模板,明确服务范围、报酬结算、安全责任划分等核心条款。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遏制乱象。此外,应通过宣传引导强化双方契约意识,让书面约定成为交易常态,从源头减少纠纷。唯有多方协同,才能让这一市场在有序框架内发挥积极作用。

  丁亮表示,还可以引导社区发挥作用。例如,鼓励社区开设公益陪读服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群体参与,为假期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陪伴和辅导。此外,丁亮还强调,大学生对孩子的陪伴不能替代父母,家长们应在下班和节假日多陪伴孩子,负起应有的责任。

  面对新兴服务市场中的权益保障问题,北京万商天勤西安律师事务所陈维东律师提出,大学生与家长关系属“劳务关系”,但由于相关市场目前还不完善,建议双方在合作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作内容(是否外出、活动范围等)、时间、报酬支付方式,尤其要约定安全责任,如外出需家长书面同意、发生意外医疗费用如何分担等。同时,可借助低成本保障方式,如购买“短期劳务意外险”,能覆盖意外医疗和身故责任。家长可为孩子投保,大学生也可以给自己投保,从而减轻意外发生时的负担。

  首席记者 雷杰

  终南时评:读懂“新型带娃模式”的呼与应

  据本报记者调查,进入暑假,不少家长选择花钱为孩子请个大学生陪伴学习、带领运动、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提供的多元化陪伴服务需求旺盛,多个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大学生陪读”“大学生带娃”持续走热,市场供需两旺。

  放假期间“神兽”出笼如何管,一直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难题。特别是不少托管机构不规范、费用高,传统公益性托管或家政服务,只能在看管写作业或照看起居中二选一,活动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家长和孩子多层次需求,“大学生陪读”便成了高性价比的选择。对家长来说,“大学生陪读”价格相对合理,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难题、进行日常情感交流与陪伴,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是高质量的陪伴。对大学生来说,运用所学专业与知识优势,更好地辅导孩子功课,既能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价值,又可获得一定回报。这种互利共赢的劳务关系,折射出“托管真空”下,社会对弹性化教育与家政服务需求的升级。

  高质量看护成了“刚需”,相关服务也不应止于“临时解渴”。首先,多数“大学生陪读”为自发形成的劳动关系,存在中介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人员资质难界定、权责难明晰等问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其次,育儿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全社会需要关注和参与的“大事”。前不久,湖南衡阳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有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滞留在馆,有家长点完外卖让孩子待一整天,多地图书馆也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呼吁保持安静。这要求家长管好自己孩子,也指向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在托管服务普惠性、覆盖面、可持续上下功夫,一同对抗假期“教育焦虑”,减轻家庭后顾之忧。最后,儿童成长陪伴等需求增多也提醒我们,在技术迭代、推进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也该想想,如何与孩子共同参与实践和体验,以保持教育的温度。

  当然,无论是官方还是个人,我们乐见更多“新型带娃模式”兴起,也期望其走热之余体现出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                            晋钰佳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高速18处“司机之家”向货车司机提供免费基础服务 下一篇:水利部对陕西等4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