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7-28 06:43:22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氢能源产品
7月25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19家中省市媒体记者走进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和经开区,深入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及入驻企业、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地探访西安氢能产业全链条的创新实践。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西安氢能产业正凭借技术攻坚与场景拓展的双向发力,展现出蓬勃生长活力。从终端应用的便民探索,到核心部件的自主突破,再到关键材料的创新攻坚,本土氢能企业以点上突破带动全链条升级,逐步构建起覆盖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生态,共同勾勒出氢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如今,随着氢能与城市交通、应急救援、景区漫游等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未来能源”正加速走进现实。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西安正稳步向全国氢能产业集聚高地迈进,氢能产业已成为这座古都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这几辆‘电动车’长得挺可爱,是不是电动车?”在秦创原·氢合湾—氢燃料电池产业园(智造创新产业园一期),刚走到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盈创”)楼下,记者们就被停放的几辆两轮车吸引,纷纷围上前去。这些车身印着“小氢出行”的车辆,乍看与常见电动车别无二致,却藏着不一样的“能量密码”。
“这可不是普通电动车,也不是常见的共享单车,是我们研发的氢能助力车。”盛世盈创副总经理聂小确笑着解释,“最高时速25公里,10秒换个氢瓶就能跑80公里,冬天零下40℃也能稳稳启动。”说话间,记者们纷纷体验骑乘:跨上车座,轻转电门便平稳起步,转弯时没有普通电动车的滞涩感,刹车反应灵敏又柔和,骑行体验轻盈顺畅。
如今,这些氢能助力车已在1980泾造中心产业园、诗经里景区等多个场景投用。扫码骑行的游客、通勤的员工,让这些“绿色穿梭者”成了街头巷尾最鲜活的风景。“氢能车解决了‘续航焦虑’”,聂小确说,游客骑它逛完整个景区,氢瓶里的气还剩大半,成了深度体验文化景点的新选择。除了助力车,企业研发的氢能观光车、公交车等,也正加速走进更多生活场景。
作为西安本土成长起来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综合服务商,盛世盈创正让“氢”这种清洁能量,悄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一台大型无人机前,聂小确细数着这项“空中利器”的过人之处:“我们自主攻克了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层等9项核心专利技术,有效提升了氢气利用率和疏水性能,让氢燃料电池转化效率最高达到60%。”他指着眼前的“空中能手”进一步介绍:“就拿续航来说,普通锂电池无人机最多飞30分钟,我们的氢能无人机能飞3到10小时。一般50公斤起飞重量的锂电无人机,续航只有十几分钟,我们的起步就是3小时,零下40℃的极寒天气里照样能长距离作业。”虽然氢燃料无人机造价略高,但续航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传统机型的10倍,尤其适合长航时巡检、应急救灾等任务,极大拓展了无人机的应用边界。
谈及最新研发的产品,聂小确特意提到了一款“黑科技”:“我们研发的氢气泄漏检测变色胶带,就彻底改变了传统检测模式。以前户外检测氢气泄漏,得靠专业仪器来回奔波,现在只需要在管道接口处贴上它,一旦发生泄漏,胶带就会变色。”这项曾被日本企业垄断多年的技术,如今被该团队突破了卡脖子的瓶颈,产品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不仅解决了户外涉氢设备的检测难题,更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地上跑的“小氢出行”,到天上飞的氢能无人机,再到打破国外垄断的变色胶带,盛世盈创的“氢创新清单”越列越长。而这并非个例,在西安,越来越多像盛世盈创这样的企业正深耕氢能赛道,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终端场景应用,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园区里的通勤车、景区中的漫游工具、高空作业的无人机、守护安全的检测技术……绿色氢能正以可见可感的方式,融入城市的日常肌理。 首席记者 吕聪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