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2025年度高校专业调整启动 陕西部分高校已公示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8-02 07:29:05
A1 A2 A3

今年高考录取还没有结束,今年4月公布的本科专业调整的热度余温尚在,鲜有人注意到,教育部官网已就“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发出通知。可以预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大洗牌还在继续。

已有数千个本科专业布点悄然退场

2023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出台《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出新一轮本科专业调整优化动员令,并立下明确目标——“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一场前所未有的学科专业调整由此启动。

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同时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再看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度数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增设、调整专业点1996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连续两年各项数据均呈现出四位数的规模,如果细化到每一所高校的改革动作,特别是一些学科专业数量本身就十分庞大的综合型院校,“震感”更为明显,像山东大学金融工程、世界史、土木工程等27个专业暂停招生,四川大学去年公示阶段更是一口气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等31个本科专业。

伴随着这场全国高校正在经历一场专业大洗牌压茬推进,今年6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印发,根据安排,“普通高等学校新增本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调整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撤销专业等,在2025年7月1-31日集中进行备案或审批申请。”

是什么决定了专业“生死”?

一度以来,特别是大学扩招中,出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曾说的“有的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时缺乏科学审慎规划、片面追求大而全,热衷于设置投入少、易开办的专业”。基于此,着力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突出强调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在专业调整优化中,尤以增设专业和撤销专业最为外界所关注。

按照教育部要求,高校申报增设专业,分为“一般专业”“区域发展急需专业”“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专业”三大类。针对一般专业实行预申报制度,也就是说,申报增设专业时,须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原则上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进行预申报的专业,如属于地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高校仍可申报,2024年度申报工作中就有1/3专业未作预申报。而对于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专业,则建立超常设置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今年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就是例证。

如果把增设专业转换成学科视角来看,但凡增设专业,必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之内。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湖南大学、宁波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已陆续公示了各自新的专业调整安排,调整力度和深度不亚于往年。以专业调整数量较多的宁波大学来说,拟撤销停招五年及以上且无在籍学生的财务会计教育、新闻学、广告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产品设计、物联网6个专业,同时申请新增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智慧渔业、机器人工程、足球运动4个专业,还计划预申报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涉外法治2个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都有全新专业获批,比如北京工业大学拟申请的“量子科技”和南京工业大学拟申请的“数字公共治理”。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十四五”规划将量子计算列为八大前沿领域之一,但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中只有2020年增设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目前,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在内全国17所高校获批开设了这一专业。

本科专业调整的背后,既有学校本身师资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考量,也伴随着专业方向滞后、人才培养含金量不足、就业表现不佳等现实困境。

陕西高校专业调整计划有哪些?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根据已对外公示的信息梳理了陕西高校专业调整计划。

西安交通大学拟申请数据科学1个新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拟增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2个本科专业,撤销保险学、视觉传达设计2个本科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拟新增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西安邮电大学拟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撤销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西安文理学院拟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拟撤销电子商务、材料科学与工程、音乐表演和公共艺术专业。

西北政法大学拟增设司法鉴定学专业。

西安医学院拟申请增设临床药学、眼视光医学专业。

西安航空学院拟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数字经济2个本科专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拟申报人工智能教育、养老服务管理、内部审计、体育旅游、数据计算及应用5个专业,拟预申报土地科学与技术、生态修复学、家庭教育、食品安全与检测4个专业。

咸阳师范学院拟申请增设体育康养、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经济统计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6个本科专业。

就已有信息看,以新增专业居多,也存在撤销的情形。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西北大学发布的通知中看到,陕西面向省域高校出台了“2025年本科专业引导发展名单”,从发展战略及规划领域、行业产业发展领域以及省级产业链领域分别详细列出了支持和鼓励的学科专业方向。一言以蔽之,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紧扣“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义。

据本地媒体报道,作为教育部本科专业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分析试点的6个省市之一,陕西高校直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数量从2022年的1348个增至现在的1602个,增长约19%。伴随着2025年度高校专业调整已经启动,这一数据,等不了太久又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君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救落水儿童献出生命!万千网友悼念李静毅:秦人的骄傲 下一篇:7月西安平均气温30.4℃ 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