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热销“沙金”不含金?从几元到几十元 高性价比疑成营销骗局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时间:2025-08-04 16:51:41 编辑:王莉文 作者: 版权声明

“花小钱戴出周大福即视感,视觉效果堪比黄金。”近年来,一股沙金饰品佩戴热潮在年轻消费者中悄然兴起。这类外观酷似足金、售价却极为亲民的首饰迅速走红,成为高金价时代下的平替选择。

但经过记者调查发现,火爆消费的背后,存在着个别商家误导消费者等诱导行为,由此引发公众对行业规范及消费透明度的关注。

消费者购买的沙金饰品。受访者供图

金价飞涨催生沙金饰品消费热潮

在金价持续上涨、消费市场收缩的大背景下,沙金饰品迎来“热潮”。

据介绍,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露在地面的金矿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后风化崩裂,金脱离了矿脉在泥沙中顺水而下并沉积,形成沙金。

而黄金通常指成色达到99.6%以上的纯金,与黄金相比沙金的含金量普遍较低,含金量不足10%,多集中在2%~5%左右。

由于从含金量微乎其微的沙金中提取1克纯金成本高昂,因此不少厂家选择直接将未经提纯的沙金制成首饰。此外,与传统“金包银”饰品相比,沙金饰品在外观上更贴近足金饰品,不易褪色“露馅”,售价还低,因此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购买“沙金”首饰,一方面是因为其款式新颖,设计感强且价格便宜;另一方面是它可作为自己的婚礼道具,丢了也不心疼。教培从业者岳女士则调侃说道:“不是黄金买不起,而是沙金更有性价比。”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销售沙金饰品的店铺众多。一家商家客服称该店月销量超10万件,年复购量高达40万单。从商品展示图来看,这些饰品外观色泽饱满、造型精巧,看起来与黄金首饰几无差异。

光谱仪检测结果。受访者供图

“越南沙金”“999钢印”?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引质疑

虽然沙金给人一种天然黄金副产品的印象,但实际上,当前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沙金饰品”与真正的沙金并无关系。

6月25日,陈女士在佩戴所谓“沙金”手链后,发现其竟能被磁铁吸起,于是借用光谱仪对饰品进行了材料检测,结果发现该手链材质是铜镍合金,甚至含有铅、镍等潜在有害成分。

“我觉得有些商家的宣传还是存在引导性的问题,虽然不指望它里面有多少黄金,但至少不应该有镍。”陈女士认为。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多数所谓的“沙金”饰品,实为电镀的合金材质,甚至有些完全不含黄金成分。而宣传所谓的“越南沙金”“缅甸沙金”“泰国沙金”更多则是一种噱头。

7月31日,记者以商家身份在一家“缅甸沙金”饰品的批发店铺中了解到,该店铺首饰根据不同款式,拿货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可建议零售价却高出数倍。

12元耳钉可以卖120元,50元的项链可以卖200元……供货商更是明确表示,其产品材质为黄铜。

随后记者进一步咨询多个线上卖家,客服人员也普遍表示产品不含黄金成分。一位自称沙金批发商的网友透露道,目前的沙金饰品多通过电镀工艺制成,表面光滑无毛刺,色泽接近黄金。网上沙金饰品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建、浙江等地生产。当记者想进一步询问相关生产环节时,发现该用户已处于被禁言状态。

采访中记者获悉,还有一些商家打着“24K金”“钢印999”的幌子,来制造高端金饰的假象。

按照目前市场规定,正规黄金钢印应为“足金999”“AU999”等字样,仅刻“999”并不能代表其含金成分,也可能只是铜或其他金属合金。央视财经此前报道内容亦指出:“24K金对检测行业来讲是不存在的。”

平台截图

沙金产业链亟待规范

除了成分存疑外,不少消费者还反映佩戴“沙金”饰品后出现皮肤过敏、红肿发痒等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消费者就“佩戴沙金饰品导致过敏”向相关电商平台维权。陈女士也称其佩戴第二天时出现皮肤红肿情况,之后不得不停止佩戴。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沈美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些合金特别是一些镀金的首饰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原因是镀金本身有些酸碱的成分在里头,如果清洗不得当,首饰里面就会存留一些有害元素,这种元素会导致一些人有过敏的反应。

与此同时,针对沙金饰品行业部分商家虚假宣传的情况,有法律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则有可能面临罚金、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处罚。

多名受访的业界人士认为,沙金饰品的火爆反映了年轻消费群体对“时尚+性价比”的强烈需求,也折射出高金价时代下在产品结构上的供需错配。“花小钱”可以是一种生活智慧,但不能成为造假逐利的遮羞布。

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消费者有权获得透明的产品信息。因此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在伪黄金产业链上画出质量红线,行业发展应该更加规范。

业界人士同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沙金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而且要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并查证相关质量认证信息,避免将饰品与投资品混淆。

(原题为《拿货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热销“沙金”不含金?高性价比疑成营销骗局》)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