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以民生需求为“支点” 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8-05 06:46:57 编辑:魏檀 作者: 版权声明

1 (1).jpg

地铁5号线丰庆公园站和公交车站“无缝衔接”

2.jpg

公交车和地铁的换乘更加便捷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地铁网络持续加密,如何让“地铁大动脉”与“公交毛细血管”高效联动,成为破解城市出行难题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着力打通市民通勤、通学、就医、游玩“末梢神经”。截至目前,新开、调整公交线路60条,其中优化调整地铁接驳线路28条,新开调整通学就医文旅等线路32条,有效加强了公交与地铁的协同衔接。

接驳地铁

末梢延伸破解出行难题

7月底的一天,晚高峰时段车流涌动。西安地铁8号(环)线与10号线交会的井上村站F口,出站的乘客们步履匆匆,50米外的公交站台旁,230路公交车正缓缓停靠。

家住泰和居小区的刘女士快速刷码上车,8分钟后,公交车稳稳地停在小区门口。“以前从家到地铁站得走1公里,现在出门上公交、下车进地铁,真是太方便了。”刘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230路公交曾是连接祥和居、泰和居等超大型社区的“社区专线”。去年,地铁10号线、8号(环)线相继在井上村站实现换乘后,原230路公交的终点站仅到泰和居小区,与地铁站之间形成了1公里的“接驳断层”。2025年1月,西安公交集团对线路进行延伸调整,将终点站拓展至井上村地铁站,让“1公里步行”变成了“50米换乘”。“看到乘客不用再顶着烈日或寒风赶路,就足以证明我们这个线路调整得非常对。”230路驾驶员张健,语气里满是欣慰。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公交与地铁“鱼骨式”衔接,不断优化城区公交线网,全面推进公共交通协同发展,优化调整与地铁接驳的公交线路28条,公交与地铁网络融合度显著提升,市民坐公交换乘地铁更加便捷。

通学就医

织密民生服务出行网

“新增站点后,乘公交前往西安市第三医院有了新选择。尤其这条线路还接上了地铁8号(环)线,出行效率明显提高。家住雅荷花园的西安市民张先生,对调整后的134路公交线路更为满意。

今年2月25日,西安公交集团对134路实施的优化调整,不仅新增了雅荷花园、公交六公司东区(去)、公交六公司3个站点,更通过线路微调,强化了开元路南段、玄武路等人口密集区与地铁2、4号线及8号(环)线的接驳功能。其中,贞观路站的设置尤其贴合民生需求,附近除了医院还有菜市场。

134路驾驶员张师傅介绍,市民乘坐134路可快速抵达西安市第三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又能通过地铁2号线直达钟楼商圈、4号线连接西安北客站、8号(环)线实现环线换乘。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新开调整通学就医文旅等线路32条。在满足日常通勤的同时,让公共交通的便民属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14条通学线路精准服务雁塔区第二中学、航天城第二中学等10余所学校。优化调整8条就医线路,重点覆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西安市第三医院等主要医疗机构,为市民就医提供定制公交直达出行便利。新开10条文旅专线,将长安书院、小南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钟楼等热门景点高效串联,为市民游客打造沉浸式古都游览体验。

填补空白

公交服务“无处不在”

“以前出小区要么步行25分钟去地铁6号线,要么花10块钱打车,现在343路公交就在楼下,1块钱直达地铁站。”家住兴隆鑫苑的白女士难掩喜悦。这个此前未通公交的大型社区,在今年5月23日343路调整后,居民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方便地乘坐上公交。

调整后的343路,灵动地串联起兴隆鑫苑公交调度站、西太路终南大道口、高新通关服务中心、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等11个站点,填补了部分区域的公交营运空白。同时,还在线路上创新推出“招手停”服务,在没有固定站台的路段,市民只需挥手示意,公交车便会安全停靠;下车前按铃,司机就会提前减速。

今年以来,针对新建小区、产业园等“公交盲区”,西安公交集团通过实地调研、市民问卷等方式,制定了“成熟一个、开通一个”的线路拓展计划,确保公交更加便捷地服务乘客。

抽密补疏

重塑便民通勤链

“以前去趟医院要绕个大圈子,159路调整后,上医院方便多了。”家住华山社区的李大爷经常要去北方医院做定期检查,今年3月底开始,他只需乘坐159路,一站就可直达医院门口。

记者了解到,调整后的159路起点仍为雁鸣湖公交调度站,终点则从火车站东优化至长乐公园西门,线路不再途经原幸福北路与华清路等部分路段,经由幸福路(去程)驶入长乐中路,优化缩减了14个站点。

西安公交集团第八分公司六车队队长王鹏表示:“地铁成网,我们果断剥离低效路段站点,专注市民出行需求更大的路段,减少无效里程,提高车辆周转率。”精简后的线路如同血管疏通术,精准填补了幸福路、万寿路至长乐中路无直达公交的空白。家住华山社区的张女士深有体会,“以前去轻工市场或者北方医院,要么转车要么走路。现在公交直达,看病、购物都成了‘一趟车’的事。”张女士说。

“在运营组织上,早高峰加密开往医院、商圈方向的班次;晚高峰则侧重加密满足沿线社区返程接驳需求的班次,让运力投放更贴合市民实际出行节奏。”西安公交集团第八分公司营运生产科副科长张雅婷介绍,159路的调整是“鱼骨式接驳”理念的实践,将效率真正转化为乘客便利。

“需求响应式”服务

让城市交通更有活力

近年来,西安公交集团以“减复线、强接驳、填空白、优服务”为原则,一方面通过优化减少低效重复线路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减少低效重复里程;另一方面,发挥公交灵活优势,节约出重复资源重点填补和加密地铁未覆盖区域的公交布局,强化“鱼骨式”横向衔接,重点区域地铁接驳率达99%。

“交通网络就像城市肌体的神经网络,每个连接点的优化都在增强城市活力。只有不断提高‘双网’的融合度,提升出行便捷性,才能赢得市民的出行满意度。”西安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副部长董龙辉介绍,西安公交集团定期梳理公交和地铁双向客流的供给需求,从公交站、地铁站、居民区的空间布局,查找市民出行的科学动线,不断优化公交线网接驳方案。

记者从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新模式,推动公交服务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通学、通勤、就医、文旅等“公交+”特色线路,持续完善城市边缘区域公交覆盖,畅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文/记者 梁璠 图/记者王健 实习生付子涵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