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真的“优惠”活动,没想到却是陷阱。
7月5日,市民张女士接到一通自称为“中国移动”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声称有“回馈老用户”的优惠活动,并与张女士约定了时间和地点进行线下业务办理。
张女士介绍,7月11日,一名持工作证的人员上门,对方跟她直接说了目前手机号的套餐及某月的具体消费。“我想手机号的套餐除了我本人和移动公司,其他人不可能知道,就没再多防备。”张女士回忆,对方称她只要三年内不携号转网,就能享受赠送手机和路由器的优惠,无需换套餐,每月扣82元话费即可,“现场对方给了我一台新手机,但称路由器没带,说后续再送。”听着与自己消费情况完全匹配的“专属优惠”,又看到对方出示的工作证,张女士没再多想,便按照对方指引,授权其通过花呗办理了每月自动扣款的手续。
业务办理后,张女士收到了承诺赠送的手机,而承诺的路由器迟迟未到货。8月1日,查看花呗账单时,她发现账户被扣除了2952元,而非此前承诺的按月扣话费。张女士认为被骗,报了警。起初,业务人员在电话中表示可以配合警方调查,但随后关机,联系不到了。
张女士向中国移动官方投诉,客服回应称,公司并无此类业务。张女士查看业务回执单,发现单据上没有中国移动公章,花呗收款方显示为“商户马强”。目前,支付宝已对涉事账户采取限制措施。记者看到,在张女士支付宝的交易分期明细详情中,分期商品显示为“数码电器”,类型是电子通讯,分期总额是2952元,共36期。
8月5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拨打了此前联系张女士的业务员电话,电话已无法接通。随后记者拨打了业务回执单上所留的电话,一位自称“客服”的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对方并未说明自己是否为“移动公司”人员,仅在电话中表示需先查询张女士的相关信息,但截至发稿并未回复记者有关情况。
张女士向工信部提交投诉,希望能彻查信息及业务问题。“我在网上搜索发现,不止我一个人遇到了此类的套路。”张女士说,希望提醒公众警惕类似套路,避免因“免费赠品”“优惠活动”等话术受骗。
>>如何防范“优惠”活动类诈骗
今年以来,华商报曾多次报道“免费送手机”套路——不少市民拿到“免费”手机后才发现,自身花呗“被贷款”,或对方承诺的返话费为空头支票,甚至不少赠送的手机价值低廉,远不及消费者所支付的实际金额。
市民需注意,接到任何自称运营商客服的电话,尤其是涉及优惠、赠送、上门办理等,务必第一时间挂断,并拨打运营商官方客服热线进行核实确认,绝不轻信主动来电。运营商极少主动安排人员上门办理“优惠赠品”业务。对任何要求线下见面办理的“优惠”活动,保持高度警惕。此外,不要允许他人操作自己的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卡等涉及金融支付的工具。警惕“花呗分期”“信用购”等操作要求,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对“免费赠送”“专属优惠”“高额回馈”等话术保持理性,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实习生 安紫蕊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