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西安上半年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年度建设任务66%

要闻 西安日报 2025-08-10 07:36:56
A1 A2 A3

54fb2cdd-f494-46b3-8707-7ae3274614e6.jpg

  8月7日9时许,在西北工业大学西苑南门液冷超充站内,市民张瑞霖熟练地使用手机扫码,将充电枪接入爱车。随着一声轻响,仪表盘上的充电指示灯亮起。“现在找充电桩,就像找便利店一样方便,吃个饭的时间就能给车补满电。”张瑞霖如是说。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瑞霖的感受,正是我市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反映。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全年35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任务。上半年,我市已累计建成公(专)用充电桩2320个,完成年度任务的66%。这些充电桩,如同一个个嵌入城市脉络中的绿色能量节点,悄然描绘着市民出行的新图景……

  创新破局

  拓展空间与智慧应用新场景

  城际交通干线,曾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难点所在。对此,我市积极启动干线智能充电网络升级,在国省干道加密布局充电站。

  常年奔波送货的李师傅,对建成已有大半年的张旺渠充电站赞不绝口。“以前,这附近能给大型车辆充电的地方很少,普通的充电站要么不让大车进,要么设备不匹配,‘充电难’是我们大型车辆司机一直以来头疼的问题。”李师傅表示,该充电站充电速度快,给大车司机提供了便利。

  记者了解到,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镐京大道附近的张旺渠充电站,临近西安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除了服务家用新能源车辆外,还可满足中大型社会运营车辆的充电需求,填补了相关区域中大型车辆超充补能的服务空白。

  不仅如此,城市路网桥下空间的创新利用,不仅释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为社会资本建设充电场站开辟了新路径。

  8月8日下午,记者在位于立交桥下的朱宏路超充站看到,一名出租车司机正在充电间隙清洗车辆。“以前最怕车没电,现在连桥底下都能找到充电桩,充电等待时间还能顺便洗个车。”这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思维,有效拓展了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

  可感可及

  绿色出行体验显著提升

  8月8日,记者走进我市首个“光储充换检”综合示范大功率充电站——大明宫MetroPark,看到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入驻,建成超级充电桩50余个、换电站2座。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这里部署了应用最新技术的液冷超充设备。在充电站中央日照充足的区域,建设有2000平方米的双玻光伏车棚,预计每年可发绿电31万余度,成为我市功能全、建设标准高、一线充换电品牌聚集多、硬科技集中应用、生态效益显著的大型充电站,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充电服务。

  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市民王女士将车辆接入充电桩后,安心地走向咖啡厅。“在这儿充电特别高效,喝杯咖啡、看会儿书,等到孩子两小时课程结束,充电也就完成了。”王女士说。

  充电桩的逐渐普及,大幅提升了市民群众绿色出行体验。网约车司机刘师傅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全城充电点分布密集,接单间隙随时能补电,空跑找桩的情况几乎没了,收入更稳定,成本也更低了。”刘师傅告诉记者。

  西安城投特来电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参与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员,公司总经理徐康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在全市布局了1200多座充电站,运营的充电设施充电总次数达3500万次,累计充电量13亿度以上。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布局,覆盖居民区、商业区及交通枢纽,满足多元场景的充电需求,加大综合能源服务站及大功率超充应用布局,增加配套服务,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徐康说。

  精准布局

  “点线面”发力织密充电网络

  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与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相匹配为目标,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优化电力配置、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广等领域,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过程中,市发改委精准布局,以“点、线、面”三维策略编织高效便捷充电网络。

  其中,“点”上强覆盖,聚焦市民高频出行需求,将充电桩精准嵌入城市的关键节点。如今,在交通枢纽、大型商场超市以及医院、公园等公共停车区域,人们抬眼可见群充系统与快慢结合的充电设施,让大家轻松完成车辆电力补给。

  “线”上补短板。我市对交通干线充电设施实施“肌肉升级”——鼓励将老旧低功率充电桩更新改造为250千瓦及以上大功率设备,加密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布局,推动“公路+充电”与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我市巧妙盘活二环路、三环路及快速干道的桥下空间,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充电场站,不断完善城区充(换)电布局。

  “面”上促均衡。面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的痛点,我市创新开展“统建统管”“智能有序充电”试点应用,探索在路边停车位建设充电桩等新模式,通过分时电价政策引导错峰充电,满足绿色出行需求。不仅如此,我市还鼓励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建设一批“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站。

  “在加快充电桩建设进度的同时,我们还注重统筹城乡布局,推动县乡及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均衡发展,进一步织密充电服务网络。”市发改委能源管理与执法监督处处长张超告诉记者,市发改委将持续抓好统筹协调,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建设模式,定期调度解决突出问题,全力推进年度充电基础设施和“光伏+”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作。

  当便捷充电渐渐成为日常,我市用扎实的“桩基”夯实了市民的绿色出行路。这张日益细密的充电网络,正悄然化解人们对新能源车辆的“里程焦虑”,让绿色出行的底气更足!

  记者手记

  在液冷超充站,市民手机扫码接入充电设施的轻响,是城市脉搏中新生的节拍。这声轻响的背后,是西安越来越多充电桩深植于城市脉络、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的生动图景。

  记者在连日来的走访中发现,随着充电桩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用户已逐渐从“找桩”的困局中走出,充电桩悄然成为“像便利店一样”的城市标配。

  西安充电桩建设的提速,源于这座城市精准回应民生关切——无论是为大车司机填补“里程断点”,还是在立交桥下“见缝插针”利用城市空间,皆瞄准实际需求,以智慧拓展应用。“光储充换检”综合站更是集前沿技术与绿电应用于一体,让人们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为车辆高效补能……不难看出,人们绿色出行的体验正在发生质的跃升。

  充电桩的布局,更见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市发改委以“点线面”三维策略精织充电网络,成为“为民实事”的具象表达——让“里程焦虑”消融于日益细密的充电网络之中。

  本组稿件由记者 李欣怡采写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游客与汉服馆因选照片问题产生纠纷 西安雁塔公安发布通报 下一篇:陕西固体发动机助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