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白仲夏 郭佳欣)九曲黄河奔涌秦东大地,一场深嵌智造浪潮、饱含绿色基因的产业嬗变,正焕发澎湃生机。从乳品工厂里穿梭的银色管道,到印刷车间中跃动的精密机械,再到3D打印基地内无声“生长”的未来构件,创新与责任正深度重构着这片沃土的经济肌理。
8月8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渭南高新区,解码一条条从传统中蝶变、在科技里跃升的产业链条,感受这座关中名城如何以“守正创新”为笔,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擘画出硬核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崭新图景。
链路贯通 华山牧乳业开创绿色牧场与智能工厂的“鲜速度”
走进位于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银色管道纵横交错,数百个传感器密布管道壁,数字化均质机飞速运转,杀菌后的牛奶通过密闭管道精准流向灌装线,这幕充满科幻感的智能制造图景,让采访团的记者们眼前一亮。
华山牧乳业成立于2015年8月,隶属于中垦牧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产业链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来到包装车间,机械臂的电子眼精准识别包装规格,上箱、装箱、码垛动作行云流水。激光在包装盒刻下溯源码,如同为每瓶牛奶颁发“绿色身份证”,这正是华山牧践行“从牧场到餐桌”绿色承诺的生动写照。
这份承诺始于60公里外的华山牧场。在这片938亩的优质牧场中,9000余头佩戴电子耳标的荷斯坦奶牛自在生活,它们的呼吸频率、运动步数实时汇入中央控制室大屏。“牧场运用全智能饲养系统和无人挤奶系统,生鲜乳生产储运全程可实现数字化管控。”研学培训师王姿娇介绍,这里不仅是全国首批休闲观光牧场和农垦标杆牧场,更通过清洁能源、粪污管理、饲料改良的方式,实现原奶碳排放强度有效降低。
新鲜原奶通过冷链专车疾驰抵达工厂,开启智能化蜕变之旅。预处理车间里,牛奶在密闭管道中完成均质、杀菌,全程隔绝空气接触。“从挤奶到配送,24小时内即可抵达陕西家庭的餐桌。”王姿娇说。
这份“鲜速度”背后是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基因。作为全国第二家通过巴氏奶及UHT奶“中国优质乳工程”双验收的国有乳企,华山牧构建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等9大体系认证,形成了“种、养、加、销、储、运、旅”等一体化的乳业全产业链,实现了消费者喝好奶、加工者重品质、养殖者产好奶的有机衔接。
华山牧的绿色产业实践,恰是渭南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当前,渭南已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4家,正加速构建黄河中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当牧场的智能设备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协同作业,数字化管理让绿色牧场与智能工厂紧密相连,从牧草到鲜奶的绿色链条正在不断延伸。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责任重塑生产流程,“渭南智造”正以绿色创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聚链成势 从3D打印到“渭南增材制造+”的全国性样本
从2013年全国首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启动建设,到2024年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扬帆起航,渭南用11年时间,在增材制造赛道完成了一场瞩目蜕变。
走进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采访团在陕西非凡士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驻足。展台上,精密的航天器零件、个性化医疗植入体模型,无不透着科技质感。一旁,工业级3D打印机正在工作,激光束精准舞动,耗材在高温下层层熔融堆积。这无声的“生长”过程,正是增材制造颠覆传统“减材”加工模式的核心魅力所在。
“传统切削工艺耗时耗材,我们则能一次成型,效率显著提升。”非凡士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依托渭南3D打印产业的沃土,已构建起集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3D打印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体系。
如今,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70余家,构建起覆盖设备、材料、器件、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其应用已遍及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能源、船舶等众多行业,“增材制造+”全链条产业基础初具规模。这一独特的“渭南增材制造+”产业培育模式,更被国家工信部写入《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成为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全国性样本。
在基地另一家企业渭南领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一台智能面部扫描仪吸引了采访团的浓厚兴趣。记者坐上体验椅,一束柔和的白光无声扫过面部。仅需1.25毫秒,电脑屏幕上便清晰呈现出细腻逼真的三维面部模型,连细微表情纹路都纤毫毕现,精度高达0.1至0.2毫米。
“凭借对三维光学测量技术的深厚积累,我们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已从服装定制、虚拟试衣、医疗整形延伸至工业检测、材料研究等尖端领域,系列技术与产品序列均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公司负责人表示。
以开放生态滋养硬核科技,方能将单点突破锻造成引领浪潮的持久动能。展厅里无声“生长”的金属构件,毫秒间捕捉面容的智能白光——这些都是渭南3D打印产业链上跃动的脉搏,共同为“渭南制造”的未来擘画崭新图景。如今,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已从孤勇拓荒迈向聚链成势,开启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深度交融。一部融合技术突破、资源聚合与生态共建的产业“进化论”,正在秦东大地蓬勃书写。
华丽逆袭 “陕西北人”领跑印刷制造的技术革新
走进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宽敞明亮的制造工厂,数控机床在工人精准操控下奏响现代工业“交响曲”。展厅内,一台台组装完毕的印刷机静卧待发,仿佛诉说着中国智造的崛起征程。
小到食品包装的精致图案,大到汽车玻璃的精密涂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斑斓世界,背后都律动着印刷机的运转节拍。
陕西北人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的陕西印刷机器厂。彼时,中高端凹版印刷机制造技术被欧美巨头牢牢掌握,进口设备主导国内市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技术革新与转型蜕变,如今的陕西北人已崛起为我国凹版印刷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军者,成为中国制造在技术攻坚战中实现华丽逆袭的生动写照。
“这台‘至睿4.0’智能高速凹版印刷机,速度可达450米/分钟。”公司党委副书记习大润指着一台设计精密的设备向采访团介绍,“它的套印精度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直径,印刷色数高达10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各类包装印刷。”他接着指向一旁的设备:“这台干法复合机可实现高品质复合,在食品药品包装领域广受认可。还有我们的CL系列精密涂布机,能实现高精度涂布,已在新能源、光学膜领域大显身手。”说起自家产品,习大润如数家珍。
“当前超市里超过7成的中高端食品、日化包装印刷,都经由我们的设备完成。”习大润自豪地说,“我们不只希望做印刷设备的制造者,更致力于成为多彩生活的建设者。”
国际业务部的世界地图上,30多个国家的标记星罗棋布。从泰国的食品厂到墨西哥的印刷车间,3000余台陕西北人设备正在全球高效运转。从昔日的追赶者到如今的行业领跑者,陕西北人用500多种产品、80%国内市场占有率、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成绩单,书写着中国制造的逆袭传奇。
“这次‘大河奔涌万象新’主题宣传活动已接近尾声,一路走下来,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片黄河岸边的土地,既珍视历史的厚度,更拥抱创新的温度,守得住文脉与生态的‘本’,又抓得住产业与科技的‘新’,这种守正创新的活力,我觉得就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鲜活的注脚。”采访团成员央广网记者苏睿楠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