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人的心思儿女懂多少 记者走进西安社区和老人们聊了聊心里话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8-30 18:45:47 编辑:方正 作者:李小博 版权声明

  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老年人需要被照顾,需要社会的优待,需要平静舒适的养老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老年人到底需要啥?老年人的想法为啥是这样的?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入社区,围绕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和想法,和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深度交谈,发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与我们以为的并不一样。

希望有独立的活动场地和老年食堂

  8月28日,西安下着蒙蒙细雨,天气微凉,但是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天府社区,老年人的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舞蹈室里,三位形象好、气质佳的阿姨在跳舞;乒乓球室里,活力四射的叔叔们正在打球;乐器室里也坐满了吹拉弹唱的老年人。

  听说记者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50多岁的孙阿姨说:“我们这些人也即将步入老年生活,也很关心这个话题,我觉得,老年人退休后最为关注的,就是有一个能活动的场地,我们社区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我们随时都能来练舞蹈,或者进行体育锻炼。”

  58岁的熊阿姨说:“老年人还非常关心社区食堂的问题,年纪大了,做饭力不从心,老年食堂能解决吃饭问题,目前西安的老年食堂还是比较少。”

  66岁的李叔叔说:“老年人退休后最关心就两件事,有一个能随时活动、交流的场所;有一个能方便吃饭的老年食堂。老年人能在活动场所进行社交,满足精神需求和锻炼身体的需求。吃饭问题也是老年人的头疼事,如果有一个不用做饭,就能吃到放心、便宜食物的地方,就太满意了。”

  希望优秀影片能进入社区播放

  熊阿姨告诉记者,年轻人都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前阵子《哪吒》、《长安三万里》等优秀电影火爆的时候,年轻人都能轻松去电影院看,甚至有人能去看好几遍,可是,老年人却很少能早早看到这些电影。

  “一方面,电影票确实比较贵,一张电影票都要30-40元,老年人一听价格,就觉得太贵了,没有那么高的消费能力。另外,现在买电影票对老年人来说,程序太复杂了,年轻人很快就能在手机上选座位、买票,老年人只能去现场,看到那么多人排队,就望而却步。第三点,电影院的环境不适合老年人,要么特别冷,要么特别闷,声音还特别大,这样密闭的环境,老年人待得时间长了,会很不舒服。”熊阿姨分析说,基于这些原因,老年人很少走入电影院去看电影,但是,老年人也有看电影的需求,所以她有个心愿,就是优秀影片能在社区播放,“之前我们小区在露天广场放过一次电影,特别受欢迎,来看电影的人特别多,让人回到了那些年在单位家属院看电影的年代,感觉特别亲切。”

  熊阿姨希望电影进社区的活动能多多组织,让老年人不用太费劲儿就能看到时下流行的电影,跟上形势。

  希望能有家门口的心理聊天室

  60岁的刘阿姨比较关心的,是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问题。

  刘阿姨说,现在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和子女分开居住,大家有一个共性,和子女的关系比较拧巴,“子女不经常联系的,会抱怨子女对自己的关心不够;子女经常联系的,又觉得烦,觉得子女管得太多了。”刘阿姨认为,这和老年人退休之后还不接受逐渐失去社会价值感有关。

  “其实老年人是孤独的,需要被关爱,但是子女往往能给予的关爱方式不符合老年人的期待,这就出现了矛盾。我觉得,如果有专业的人员介入,在社区设一个心理聊天室,老年人一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有心事,能有个倾诉的地方。专业的心理老师可以倾听老年人的心声,能从专业的角度给予老年人开解,让老年人平稳度过刚退休那段时间的心理矛盾期,就特别好。”刘阿姨建议。

  期盼能有靠谱的社区团购

  走访过程中,多位老年人提及了手机购物。

  70岁的张叔叔说:“现在干啥都要智能手机,但是很多老年人手机玩不溜,甚至手机支付都挺困难,所以很多服务享受不了。希望能组织一些智能手机培训,让我们也能玩转智能手机。”

  65岁的王阿姨则有另外的苦恼:“我会用智能手机购物,但是我不会退货,网上买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东西都不是描述的那样,买回来都用不成。买了几次之后,我就不愿意网购了。”

  王阿姨希望,能有社区把关的靠谱的团购,“老年人目前用微信基本都差不多,如果有靠谱的团购群,大家在微信上报名都需要啥,商家就能送到小区来,产品质量优能保证,这对老年人来说,购物就方便多了。”

  啥也舍不得扔 并不是心疼那点钱

  83岁的王阿姨说:“孩子们总说我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很是小气。虽然我节俭一辈子,但很多时候倒不是心疼那点钱。”

  王阿姨拿剩饭剩菜举例,“我也知道隔夜菜吃了不好,可说实话我舍不得倒掉倒真不是‘吝啬’、‘小气’。我这做了一辈子饭的人,我心疼的是我做饭时倾注的心血,你懂不懂?买菜时挑新鲜的、切菜时怕切得粗细不均、炒菜时要盯着火候怕糊了,我舍不得的,从来不是那几口饭,是我花在里头的工夫啊……不过,这些年我做饭少了,这个问题只是在孩子们喊我扔掉一些同样有回忆和感情的老物件时,又被她们提起。”

  “我舍不得的那些老破旧东西,可能在孩子眼里一文不值,但其中都有我的回忆,我常常能睹物思人,想起一些旧人旧事,我心里能踏实些、好受些。”

  一点儿也不愿意麻烦孩子们

  不少年轻人觉得,家里的长辈心思像被关了起来,好多事都不肯跟晚辈透露。

  但78岁的刘师傅却有自己的苦衷。他住的小区大多是玉门油田的退休职工,年轻时常年在外地工作,儿女们如今也多半在外地打拼。

  “就说今年吧,我先后住了两次院。一次是感冒引发了肠胃问题,另一次是肾囊肿。第一次出院后,不知儿子怎么知道了,还因为我没告诉他冲我唠叨、发火。第二次是场大手术,医生说必须让儿子回来签字,我这才没办法把他叫了回来。”

  刘师傅说,儿子早年就独自去成都打拼,这些年事业有了起色,可压力也大,平日业务十分繁忙。

  “我这儿一打电话说自己病了,他就得丢下手头所有工作,从成都往回赶。一路上心神不宁,他的安全我还得一路揪心。所以啊,只要不是医生非让叫儿子回来,我是真不想麻烦他。就像去年那次手术,其实整整做了5个小时,但我跟他说的时候,只说是出了点小状况,就怕他太过操心,回来的路上再出点意外,那我可就罪孽深重了。”

  “老年人确实不想事事都麻烦儿女,不想显得那么脆弱。”张师傅说,“但现在其实有些事不得不麻烦。比如,手机挂号,每次看着孩子们在手机上轻轻一点、飞快操作就能搞定,我却始终搞不明白,我会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一样,心里很不是滋味啊。”

  催婚催生,倒不是为了面子

  不少年轻人觉得,长辈的催婚催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攀比、维护自家面子。

  但几位老人都不认同这种片面的理解。

  80岁的文师傅坦言:“儿子儿媳收入都不错,可就生了个独生女。二胎政策放开后,我确实催过他们再生一个,可压根儿催不动。”

  “所以啊,你们年轻人也别总说我们催婚催生,你们要是真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我们这些老骨头哪能催得动?”怀里抱着一岁多孙子的78岁马师傅笑着反问。他边哄着孙子边说:“依我看,你们不生,自己清净,我们也落得清闲。当然了,你们要是生了,我们乐意帮忙带。说实话,带孙子是‘累并快乐着’,但前头先得加上‘累’字!”

  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姨感慨道:“我们也都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年轻人想要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都懂。可随着年纪渐长,才慢慢明白,人除了需要尊重与理解,还得扛起该有的责任;再老些,就更懂生活里有太多现实要考量。催婚、催生里头,或许夹杂着些别的心思,但说到底,核心还是那份牵挂和爱啊。”

  手机瘾、酒瘾、麻将瘾 不是说戒就能戒的

  面对“老人都是自律的大人”的这一说法,不少老人只是嘿嘿一笑。

  “人得从自律的小孩长成自律的大人么,而且还得看诱惑的大小。”80岁的文师傅说,“说实话,这几年为了看手机,我常常跟老伴打‘游击战’。”

  他这话一出口,自己先乐了。在同辈老人里,文师傅算得上网技娴熟的“能手”——每年养老金认证的日子,只要他往小区广场上一站,总有邻居凑过来请他帮忙操作。可这“本事” 也给生活添了点小困扰:文师傅发现,自己的手机瘾越来越难戒了。

  他推推眼镜说:“白天只要多刷会手机,老伴准会念叨‘看这么久,眼睛还要不要了’。她管得严,我就避开她的管——等她睡着了,我再悄悄看。”

  说到这儿,文师傅又忍不住笑了,“有天半夜,我正躺着刷视频,老伴突然醒了。我赶紧把手机扣在枕头边,可屏幕那点光还是没藏住,最后免不了被她好好‘教育’了一顿,说我‘一把年纪了还像个小孩,一点都不懂事’。”

  当被问起 “现在还偷偷刷手机吗?”文师傅带点狡黠地笑说:“不刷?那我这手机还能玩得这么溜?”

  还有一位老爷子悠悠地说:“不光是手机瘾,我们这都一把年纪了,有的爱打麻将,有的爱喝两口小酒,有的迷象棋……这都是一辈子的爱好了,还能说戒就戒?不管年轻还是年老,人这一辈子,都得不停跟自己‘作战’,哪怕战败了,‘战斗’还得继续。”

  天府社区负责人: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和社会共同进步

  谈及老年人的需求,天府社区负责人刘鑫认为,老年人其实都很孤独,他们很需要陪伴。

  “我们社区很多老年人都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两口一起生活,能明显感受到,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有人陪着聊天说话。”刘鑫说,“我们社区有一对老年夫妻,有两个儿子,一个意外去世了,另一个在外地,每当社区有什么慰问活动,去老人家时,他们就拉着我的手,说这说那,有关系没关系的话一直说,就是不想让我走。我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平时几乎没有交流的对象,有人来家里就非常高兴,话就说不完。”刘鑫说,这样的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社区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刘鑫还发现,在他和老年人的相处中,不少老年人都表现出不服老的特点,他们不需要被照顾,而是需要和这个社会共同进步。

  “有些老年人来我们社区办事,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工作人员说帮他们操作,他们会拒绝,而是希望工作人员教会他们。”刘鑫说,“有一次,一位大爷抱着笔记本电脑来社区,让我教他下载东西,我说我帮他下载,他说他要自己学会,因为后面还有下载的需要。能感觉到,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更愿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鑫还提及,每当有节日来临前,社区热爱文艺活动的老年人都会主动出谋划策,排练节目,都不用社区工作人员操心,就能把节目排得妥妥贴贴,“他们不愿意被时代抛弃,他们想紧跟时代,希望能在退休后发光发热,还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刘鑫说,社区也在创造各种机会,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长乐社区负责人:听老人心里话,推落地服务暖人心

  在韦曲街道长乐社区负责人张薇看来,“老人口中这些被‘误读’的心声,不只是我们辖区老人的困扰,很可能是更多老年人共同的心里话。”

  张薇说,针对老人的需求与心声,社区现有服务已作出部分回应:比如老年人普遍面临的网上挂号难、看病不方便问题,我们社区养老服务站早先已和西安工会医院达成合作——只要是长乐社区的老人,去西安市工会医院看病都能享受免挂号待遇,还能走绿色就医通道,不用跟着排长队。

  此外,考虑到辖区内大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照料有难处,社区养老服务站还开通了助餐、助浴、助洁服务,从吃饭、洗澡到家里保洁,帮老人们把生活里的 “麻烦事” 扛起来。

  对老人用不好手机的痛点,张薇说,“社区一直有‘手机教学志愿队’在常态化服务,志愿者会定期给老人上手机课,老人有啥疑问都能当场问、当场学。根据老人的心声,接下来我们考虑在课程里加一门‘手机挂号’专项课,一步一步教老人怎么选医院、选科室、约医生;要是有的老人学得慢、记不住,我们也会指定几位工作人员专门对接,老人只要提前跟社区说一声,就能帮忙挂号,争取别让老人为这些事情发愁。”

  而面对老人提到的与年轻人间的“代沟”——比如催婚背后的价值观差异、留旧物藏着的情感寄托等问题,张薇则说:“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代际交流活动,像家庭故事分享会。在这个活动里,年轻人可以讲讲自己的生活和想法,长辈们也能分享过去的经历和智慧,让双方在交流中增进理解,跨越代沟。”

  而关于催婚这个问题,张薇计划邀请专家开展婚恋观讲座,帮助两代人了解彼此的想法,引导大家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婚姻和家庭。

  同时,社区还会按老人的兴趣分组,比如手机学习组、象棋组、麻将组等,“通过组织健康的集体活动,帮老人把时间充实起来,既能享受爱好,也能慢慢调整过度依赖手机、沉迷麻将的习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付启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