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群众新闻 时间:2025-09-03 17:48:45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视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AIGC工作室)
理想的光芒何以刺破时代的阴霾?小米饭和粗布衣何以滋养出一个崭新的中国?一种精神何以穿越80载岁月而历久弥新、催人奋进?
延安,这片红色热土告诉我们答案。
山峁沟梁里、黄土窑洞中,中国共产党13载筚路蓝缕,铸就生生不息的精神丰碑。
这丰碑,曾在国家危难之时点亮希望之光,如今,引领着延安人民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华章。
<?xml:namespace prefix = "bstyle="text-indent" />
动能积蓄:革命圣地的时代召唤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昔日的“灯塔”延安,至今仍是无数共产党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人们来此参观、学习,寻找初心、汲取前行的力量。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留下445处革命旧址。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8月25日,延安杨家岭“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穹顶之上,随风飘扬的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杨家岭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领导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刘婷说。
杨家岭的故事早已根植于云南省省级机关党校副校长周磊的心中。带着无限的憧憬与期望,周磊来到延安,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坐在中央大礼堂前的现场教学点,亲眼看到历史的场景,让周磊内心激动不已。
“这次学习,我真切了解了老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震撼,这是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进取、担当使命。”周磊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120万人次。
这样的精神传承,正落地生根。延安时期的军民鱼水情,抗战时期的民族觉醒,如今正转化为人民携手奋进的强大合力。
延安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张思德烈士的雕像静静伫立。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时代楷模”宝塔消防救援站队员来到这里,重温《为人民服务》讲话。
成立52年来,宝塔消防救援站精心守护75万老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急时解救群众于水火,平安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被称为“新时代的张思德”。
2023年,中宣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这支忠诚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引得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竞相学习。
从延安的窑洞到新时代的改革前沿,从抗战的烽火到现代化的征程,精神的火炬始终在中华儿女手中传递。
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与伟大抗战精神的“民族气魄”历久弥新、相互激荡,成为驱动发展的精神养分——它藏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里,亮在实验室攻关的灯光下,涌在城市发展的活力浪潮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亿万群众正以延安精神校准方向,以伟大抗战精神砥砺斗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续写着“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传奇。(群众新闻记者王婕妤 周恒宇)
编辑:陈艳责任编辑:赵宇鹏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