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时政地市通讯 > 正文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穿越千年时光走廊:汉魏洛阳与龙门石窟共述黄河文明辉煌

时政地市通讯 华商网 作者:邓波 2025-09-21 07:55:16
A1 A2 A3

QQ20250921-082519.png

龙门石窟奉先寺石窟

华商网讯 秋日的洛阳,阳光为古老大地披上金色薄纱。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新近开放的展厅内,一件件出土文物无声诉说着昔日辉煌——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都市之一,东汉太学规模盛时学子达三万余众。二十公里外,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奉先寺前,卢舍那大佛静穆微笑,唐代工匠的雕刻传奇凝固在崖壁之上,吸引着往来游客驻足凝望。

QQ20250921-082530.png

一轴一带:文明中轴线上的双星对话

QQ20250921-075836.png

作为国家文化公园黄河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节点,汉魏洛阳故城与龙门石窟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共同串联起黄河文明的发展脉络。

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全面开放后,系统展出了太极殿遗址出土的瓦当、铭文砖等珍贵文物。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游客可直观感受公元5世纪洛阳城的宏大规模——100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是同期罗马城面积的5倍。特别设计的黄河地质剖面展示区,见证着先民择水而居的智慧。

龙门石窟

相距不远的龙门石窟,则展现着黄河文明的另一个艺术高峰。现存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大多完成于黄河文化高度繁荣的北魏至盛唐时期。宾阳中洞内的造像带着神秘微笑,清晰展现着中西艺术交融的痕迹,见证着文明交流的深度。

活态传承:文明长河中的当代对话

在龙门石窟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500多个监测点的温湿度、振动等数据。近年来开展的数字化工程已完成2000余尊造像的高精度采集,确保这些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

QQ20250921-075846.png

这种古今对话在汉魏洛阳城遗址同样生动。遗址公园内采用的探方展示方式,让游客直观了解考古过程。正在进行的铜驼大街遗址发掘中,唐代钱币上的磨损痕迹,默默记录着当年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文明长河:从历史走向未来的黄河故事

傍晚时分,伊水河面泛起粼粼波光,映照着两岸的石窟。对岸的香山寺传来悠扬钟声,与城中遗址博物馆的编钟表演遥相呼应,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QQ20250921-075857.png

这两个文化地标恰如黄河文明的双子星座:汉魏洛阳城代表着政治制度、都城建设的文明高度,龙门石窟展现着艺术造诣、精神追求的文明深度,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坐标。

夕阳西下,黄河支流伊水仍在静静流淌。从汉魏洛阳城的天下文明,到龙门石窟的佛陀微笑,这些镌刻在黄土地上的文明印记,正穿越千年时光,向世界述说着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魂脉所依、文脉所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这些文明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将成为滋养未来的不竭源泉——正如滔滔黄河水,虽经九曲回环,终将奔流到海,在持续的传承创新中书写新的文明华章。

文图/邓波 


来源:华商网

编辑:邓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数字孪生赋能小浪底,黄河安澜的智慧守护 下一篇: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在洛阳,感受黄河文明的“中”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