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10-14 19:26:45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西安市民李轩奔赴1700多公里赠送珍贵藏品至广西。

  在西安捐赠两件藏品后

  又专程赴广西捐了一批

  李轩是位八零后,在陕西省戒毒管理局工作。他告诉记者,他爷爷过去是搞物资运输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爷爷有个爱好,就是外出跑车途中喜欢顺路搞一些古董和旧物收藏,因此积累了不少收藏品。前年爷爷去世了,享年87岁。现在我继承了爷爷的收藏品。”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看新闻报道我注意到,广西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设立了‘飞虎队常设展’。想到爷爷收藏有相关藏品,我就联系到了柳州市军事博物园,想捐赠藏品。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的王普生副主任和另一位副主任连夜乘机从广西飞到了西安。”

image_1760323500549.jpg

  “9月18日当天,在西安市凤城五路一家酒店,我把九一八事变纪念章、SKS(56半)弹药盒两件藏品捐献给了柳州市军事博物园,获得了收藏证书,之后军博园给我们单位发了函,邀请我国庆期间到军博园参观飞虎队常设展。”

微信图片_20251013204309_254_9.jpg

  “10月2日,我到了广西,又给柳州市军事博物园捐赠了缴获的日军冬常服羊皮帽、8本陕西籍革命伤残军人证等。据我了解,这是柳州市军博园首次接受外省捐赠。之后,我又向南宁市博物馆捐赠了唐代绿釉碗、明代十二生肖铜镜等4件文物。”

微信图片_20251010194109_43_9.jpg

  “放在家里意义不大,捐出去让全社会看到更有意义”

  李轩介绍,他捐赠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章为银质,直径54毫米,厚约4.5毫米,重量约200克,两面图案均为浮雕。“一面为手持长枪的日本兵,脚下倒卧着一位身背大刀中国军人;另一面上方是一架日本军机,下方是中国华北地形图,图中清晰地显现出长城、铁路线轮廓并注有大同、保定、沧州等地,右侧铸有‘支那事变纪念’‘昭和十二年’字样。”

向“飞虎队常设展览”捐赠的纪念章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唐绍怡.jpg

image_1760322935782-1.jpg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听我爷爷说,当年飞虎队在汉中作战时把日本军机打下来了,有老乡在山头地里捡到了这枚纪念章。后来拿到镇上去卖时,我爷爷花200块钱把它买了下来。所以,这枚纪念章也是日军轰炸陕西的铁证。”

image_1760324255858-1.jpg

  李轩说,这些年爷爷的收藏品经他手捐赠出去的大概有八九件组。从展示的收藏证书来看,他给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曲江第二小学都捐赠过。近日他又给西安博物院捐赠了一件宋代之前的鎏金饰品。

  既是家传藏品,为何要捐出去?李轩说:“像九一八事变纪念章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放在家里意义不大,把它捐出去让全社会都能看到更有意义。捐赠给博物馆,就可以让所有人都能通过这些实物看到、感受到真实的抗战历史。”

  “捐赠的藏品中,九一八事变纪念章比较珍贵”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副主任、柳州抗日战争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普生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飞虎队常设展是9月7日开幕的,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宣传中美友谊尤其是飞虎队在华抗战的这段历史,建设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251013213657_20_112.jpg

  “李轩先生非常热心,捐赠的藏品不是单个而是一批。其中九一八事变纪念章比较珍贵,在国内比较少见。他能把和重要历史事件相关联的珍贵藏品捐赠出来,就是在用实际行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文物说话,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

冬服帽.jpg

  广西是飞虎队重要基地,在陕西汉中也有航空站

  说起“飞虎队”,是一段非常值得回忆的峥嵘岁月。

  根据公开资料,1940年8月,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受重庆国民政府委派,通过《租借法案》在美采购100架P-40战斗机并招募110名飞行员。

  1941年8月1日,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陈纳德任准将大队长。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次日美、英对日宣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后,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12月20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昆明首次迎击日军空袭,击落敌机9架,取得0:9的战绩。当年12月29日,美国《时代》周刊登载的一篇文章首次公开使用了“Flying Tigers”即“飞虎队”一词。

陈纳德.jpg

△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员们研究行动计划(资料照片)

  1942年7月,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被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后又扩编为美国驻中国航空特遣队,负责为“驼峰航线”护航并打击日军运输线。

  1943年3月,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参与空袭日军基地及配合轰炸日本本土等任务,同年又组建了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隶属中国空军。

  习惯上把1941年至1945年期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中国空军中美混合大队等通称为“飞虎队”。

  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累计击毁日军飞机2900余架、舰船44艘,歼灭日军6.6万余人;2000多名美籍飞虎队员牺牲在东方土地上。

  王普生介绍,抗战时期广西是飞虎队重要基地之一,柳州、南宁、桂林等很多地方都有飞虎队的机场。飞虎队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后,成立了特遣队,特遣队司令部就在桂林。飞虎队最高指挥官陈纳德称柳州为“中国东部机场的网络集散中心”,柳州不仅是飞虎队作战起飞时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中国东部飞虎队其它基地的物资转运中心。

  另据相关资料,作为西北重镇的陕西汉中,1938年至1944年间遭受了日寇一波又一波的轰炸。1943年飞虎队扩编为第14航空队后,国民政府在陕西汉中西关也成立了航空站,第14航空队一分队于当年4月下旬带着战斗机、驱逐机入驻西关汉中机场,不少汉中的官兵也担负了守卫机场的任务。

  “驼峰航线”打破日军封锁,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贡献

  1943年,“驼峰航线”开通16个月后,美军将“驼峰航线”的指挥权正式交给飞虎队司令长官陈纳德。

驼峰航线1.jpg

  该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800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因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可能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驼峰航线.jpg

  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美航空队员并肩作战,总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小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统计认为,中美双方参加“驼峰航线”空运工作的人员共有84000多人,损失了许多飞机、牺牲了许多优秀飞行员。有飞行员回忆:天气晴朗的时候,在“驼峰航线”甚至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

驼峰航线c-87型运输机残骸.jpg

△驼峰航线c-87型运输机残骸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80多万吨战争物资。尤其是在缅甸沦陷,滇缅公路被截断之后,驼峰航空线的开辟和扩大,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封锁,为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