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肝移植术后患者面临十二指肠肿瘤破裂出血的生死考验,如何在不稳定的腹腔“雷区”中完成高难度肿瘤切除?如何在高风险条件下争取生机?近日,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团队用一台历时6小时、出血不足100毫升的“刀尖”手术,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普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为肝移植患者开腹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难度会成倍增加,国内外极少有人敢于尝试。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全腔镜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操作难度成几何级增加,故而国内外目前无人尝试,属于世界首例。简言之,本例手术就是在最危险、最复杂、最困难的病人身上,做最顶尖的微创手术。”肝胆外科杨诏旭教授说。据悉,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病情严重 患者命悬一线
2021年,患者王旭(化名)确诊肝癌,先后进行肿瘤切除、肝移植等多轮大手术。然而命运的“考验”仍未停止。今年9月,他再次出现呕吐、黑便与极度乏力,转送至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时已经命悬一线。医生完善检查后发现,其十二指肠内一个6厘米×5厘米的肿瘤因生长过快发生破裂,导致持续性消化道出血。
按照常规诊疗路径,十二指肠肿瘤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术式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是普外科中难度最高手术之一。考虑患者为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且消化道反复出血,身体极度虚弱,能否承受如此大型的手术成为横亘在医生面前的严峻考题。
在多学科会诊中,专家们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采用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依然无法控制,若选择传统开腹手术,不仅创伤大、恢复慢,加之患者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免疫力低下,凝血功能差,任何并发症都可能致命。与此同时,肿瘤位置紧贴胰头、胆管和重要血管,如同一颗紧挨着多条生命管道的“定时炸弹”,手术过程就像在刀尖上“精雕”。
精准施治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患者愈合能力差,为最大程度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医生要在布满瘢痕的腹腔内,找到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护重要结构的安全通道。面对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团队选择了最艰难但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微创全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团队制定了详尽预案,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数次反复推演。
手术正式开始,由杨诏旭教授主刀,彭伟等医师担任助手。腔镜下患者腹腔粘连严重,医生采用先易后难、层层递进方式,抽丝剥茧一般剥离粘连组织,精准操作的同时还要保护好重要血管,容不得一丝失误。在3D腹腔镜放大视野下,手术团队凭借熟练的腔镜技巧及默契配合,开启了这场精细的极限操作。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避免损伤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等重要结构,更要保护移植肝的血管吻合口。”医生表示,精准切除只是第一步,随后的消化道重建更是考验“精雕功力”。
胰肠吻合被外科医生称为“死亡之吻”,吻合口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可能导致胰瘘。团队在腔镜下完成胰肠、胆肠、胃肠等精细吻合,每个缝合都力求完美。为确保万无一失,手术团队还对胰腺残端处理与吻合方式做了个性化加强。在共同努力下,终于“抢出”生命通道。主体手术用时不到5小时,术中出血量不到100毫升。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在医疗护理团队精心照顾下,恢复顺利,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经科技查新,此次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创新采用的全腔镜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国内外未见报道。
编辑:曹家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