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连续阴雨,不少家长发现孩子频繁喊“膝盖疼”“脚踝疼”。对此,西安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张雪表示,阴雨天儿童关节痛多为生理性反应,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需学会区分生理与病理性疼痛,避免延误治疗。
张雪解释,主要是三大因素叠加。首先是低气压的“放大效应”,阴雨天大气压力下降,关节腔内压力相对升高,会压迫周围组织并刺激神经末梢。儿童神经感知本就更敏感,这种轻微刺激会被放大,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等负重部位出现隐隐作痛。其次是高湿度与低温度的“双重影响”,潮湿寒冷的环境会让关节周围肌肉和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乳酸等代谢废物难以排出,堆积在关节周围引发酸痛、僵硬感。此外,若孩子关节有旧伤,阴雨天的环境变化会让局部本就较差的血液循环和组织适应性雪上加霜,使疼痛更明显。
张雪强调,儿童关节痛需明确“生理”与“病理”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需警惕。生理性疼痛主要包括生长痛和运动后疲劳痛,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与活动过度、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集中在膝关节、小腿部位,休息或按摩后可缓解,不影响日常活动与生长发育;运动后疲劳痛则因活动量大导致肌肉乳酸堆积,如蹦床后脚踝痛、爬楼梯后膝盖酸,通常在运动中或运动后数小时出现,休息后能快速消失,且无关节红肿。
而病理性疼痛往往伴随异常信号,家长需重点关注。感染性关节炎由细菌感染引发,会伴随发热、乏力,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孩子会因疼痛拒绝活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属于慢性滑膜炎,除关节肿痛外,还会有晨僵(活动后缓解),炎症持续至少6周,部分患儿类风湿因子呈阴性;创伤相关疼痛多因摔倒、碰撞导致韧带或肌腱损伤、骨裂,或长期踮脚等不当运动姿势引发,活动时疼痛会反复出现。此外,风湿热(游走性关节炎+发热、皮疹)、过敏性紫癜(关节痛+皮肤出血点)、白血病(关节痛+发热、面色苍白)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以关节痛为表现之一。
“出现三类异常信号,需立即带孩子就医。”张雪提醒,一是疼痛异常,如疼痛持续时间长,休息或热敷后不缓解甚至加重;固定在单个关节且痛感加剧;安静时也痛,与活动无关。二是关节异常,包括关节红肿、皮温升高、活动障碍或变形。三是全身异常,如伴随发热、皮疹、精神差、乏力、体重减轻,或心慌气短、眼红、视力下降等。
张雪表示,若阴雨天加重的关节痛未出现上述病理性征象,多为暂时现象。家长可通过给孩子关节部位保暖、用温水袋热敷、轻柔按摩等方式缓解不适,疼痛会随天气转晴逐渐消失。
本报记者 葛兰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