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5-10-28 17:44:04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我们田西村现在能被大家称为网红村,就是因为我们这几年一直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10月26日,“循‘新’出发·‘质’在必行——解码杨凌农科城创新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杨凌揉谷镇田西村,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用质朴的开场白带采访团开启了此次“新农村探访之旅”。

从“后进村”到“网红村”:田西村的“逆袭路”
回忆起多年前家乡的场景,田小雄感叹:“我1998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2012年想回到家乡出点力,但一回来面对的是道路未硬化、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景象。可以说,当时在杨凌50多个村子中,我们排名差不多倒数前三。” 家乡的落后环境,更加坚定了田小雄参与家乡建设的决心,当年他就主动参与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的竞选,“三年内修路、通自来水、改造污水”是他的竞选承诺,田小雄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也由此开启。

2015年完成全村基础设施改造、2016年率先提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成功打造杨凌示范区第一家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经过乡村改造“三部曲”,田西村的干群关系、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都有了巨大变化。当地“田薯叔”这一红薯品牌影响力也逐步扩散,形成了以红薯为主导产业,集亲子研学和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园区带动了村里30多户农户参与到红薯产业中来,很多年轻人通过红薯育苗产业也实现了创业致富。“特别是2019年以后我们把村上的土地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吸引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老师和社会企业来到村里投资兴业。”田小雄介绍,随着基础设施完善,近几年村里羊肚菌、蝴蝶兰、蟹爪兰种植,和农用膜生产、设施农业大棚等项目相继落地,还吸引了台商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

三产融合:打造“梦里田西”农旅品牌
“我们村没山没水,但旅游也能火,靠的是思想解放和服务用心。”田小雄的这句话,道出了田西村的破局之道。
田西村“蜕变”后,经常有学员来参观学习,村上就顺势推出乡村人才培训业务。仅2023—2024年,乡村人才培训接待学员就近3万人次,集体创收超30万元。村里的乡村旅游也从2023年的一辆游村小火车起步,逐步增加农耕体验、社火表演、季节性花海、红薯盆栽展等延长旅游周期的项目,发展到2024年春节期间,单日收入已突破3万元,田西村因此获评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有了科技与人才的‘双轮驱动’,我们田西村乡村振兴产业才有了高效发展。”田西村村委委员徐凌云介绍:农业方面,村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进“秦薯5号”新品种,采用节水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红薯亩产大幅提升,建成集育苗、种植、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油菜、小麦、玉米、羊肚菌等高产新品种同步推广,实现从“卖苗子”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三级跳。文旅方面,除乡村景观设施升级,田西村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将村里一片核桃林改造成充满乡村艺术气息的“艺舍别院”特色农家乐,还专门成立了乡村规划公司,为更多乡村提供振兴的多样“打开方式”。

从“污水横流”的后进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田西村的实践证明: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科技支撑、深挖文化内涵,就能走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规划了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农文旅融合也有新构思,最近村上的‘三产融合 数字田野’VR体验馆已经建成。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农文旅融合,做大做强旅游业,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让家乡的振兴路子走得更宽更远。”田小雄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