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论文变产品 智源成资源——西咸新区校地合作“开花结果”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5-11-04 18:56:55 编辑:魏檀 作者: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实验室里的尖端论文,如何能变成生产线上的畅销产品?高校的科研成果,又如何能化作服务产业、惠及民生的实物?答案,就写在西咸新区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里。

  10月31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和省、市级媒体走进西咸新区多个重点企业与科研平台,实地探访秦创原总窗口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创新生态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图片1.png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 打造校企协同创新链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和硬件基础,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技术基石。当天上午,采访团走进位于沣西新城交大创新港的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米,大型仪器设备(10万以上)101台套,原值2.84亿元。学校现有四个校级公共平台,分别是分析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生物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均面向校内和社会开放共享。

  “目前,我们建成了国内高校规模超前、西部唯一的真空互联平台,配置了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西北首台冷冻透射电镜,以及双球差校正透射电镜、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超时空分辨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等标志性设备。”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李莹介绍,在服务企业方面,助力多个企业攻克技术难题,2024 年为 154 家校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创新港周边孵化企业形成 “需求反哺科研” 的良性循环。

图片2.png

  值得一提的是,大仪实验中心在科研技术上成果丰硕。中心建立的5N高纯金属痕量杂质定量分析方法,直接服务于高纯镁标准样品研制,为陕西镁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技术动力;与陕西省生态厅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环境4类新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与实际监测,为地方生态治理提供关键决策依据;自主规划设计的西部地区唯一真空互联管路系统,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超快光子学与器件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据了解,中心自2017年运行以来,设备运行饱满,设备年均运行机时2000小时以上,年服务2万人次以上,年均测样超过10万个。用户覆盖全校理工医所有学科和校外百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支持学校学科团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图片3.png

  技术落地,产品开花 冷电康等离子体设备已应用于人宠健康

  在秦创原沣东基地园区路演大厅,西安冷电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德晖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研发与应用(人用健康)”为主题,向媒体代表们系统梳理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为行业先行者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核心研发团队的组建与深耕,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从基础探索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演进路径。

  西安冷电康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专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设备研发及医学应用的企业。依托交大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10余年的科研积累终于有了转化“出口”。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工作人员也主动上门,在财务、税务、市场开拓上提供指导培训,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在公司展厅,许德晖曾向记者演示射流枪治疗柜。打开机器,射流枪喷出细小“蓝色火苗”,“看着像火,其实不烫,长时间接触也只觉温和”。他介绍,用于皮肤斑块治疗,几天后可见明显改善,“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能精准打击病原体和病变组织,同时刺激正常组织修复再生。”

图片4.png

  如今,公司已研发出等离子空气消杀仪、射流枪、沿面消毒装置、活化水装置及癌症治疗仪等产品,在空气净化、皮肤病治疗、晚期癌痛止痛等领域应用良好。公司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冷等离子治疗仪还走进全国多地宠物医院。“希望用‘物质第四态’的能量,让‘蓝色火苗’缓解病痛、普惠健康。” 许德晖说,未来将加大人体应用研发,让技术覆盖更多场景。

  “数据+知识”双驱动 构筑无人机全产业链新生态

  当天下午,采访团走进能源金贸区的西咸新区天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无人机阵列引人注目:从便携小型机到几米长的中大型机,这些“多面手”可用于植保、环境监测、低空物流等领域。

  天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高层次科研团队和高水平成果转化,以打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软件领军品牌为发展目标,为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等行业客户提供气动设计分析的专业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图片5.png

  “我们主要从事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工业领域的设计软件开发、销售、技术服务等。”天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高海平介绍,企业瞄准工业领域的基础设计软件,探索智能流体力学发展的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拓展“数据+知识”驱动的新一代工业设计软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潜力,致力于解决现有工业设计软件研发周期长、培训成本高、算力消耗大等痛点问题。

  为完善布局,天枢航空还“孵化”出两家关联企业。2023年成立的陕西天璇航宇,专注智能无人飞行器和飞控软件,覆盖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场景;2025年初起步的陕西星际航者,瞄准低空人才缺口,将无人机技术培训与职前指导结合,通过“理论+实操”帮学员快速就业。

图片6.png

  值得一提的是,天枢航空还联合西安交大组建“智能流体力学”创新团队,通过创建智能风生成器实验室,解决传统风洞因造价高昂、占地大,中小机构和工业企业难以负担的痛点,为无人机行业风环境测试打开新路子。

  构建“数据-AI-业务”闭环 推动工业检测智能化普及

  同样在能源金贸区,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用于工业无损检测,连火箭都曾由它“体检”,硬实力让记者赞叹。

图片7.png

  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杨涛,2019年带头成立的深耕AI智能无损检测企业。公司依托高层次科研团队和高水平成果转化,为航空、航天、能源等工业行业客户提供无损检测实验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开展质量检测、质量评估、工艺优化、智能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我们与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汇集工业智眼的机器视觉、工业智手的控制决策与工业智脑的认知推理等核心技术闭环运用于多场景、跨行业的无损检测智能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品质。”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财务总监段嘉奇说,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地企合作,构建“数据-AI-业务”闭环服务,让AI普及于工业检测的各领域,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CVy5DWWyw9ytstRp.png

  目前,数合科技自主研发的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入选工信部首批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成为《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单位,拥有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余项。2025年1月,高端制造智能检测模型平台项目被评为全国人工智能最具推广示范效应解决方案。

  从交大创新港的共享实验平台,到沣东新城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再到能源金贸区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校地联动不再是停留在纸面的构想,而是已然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未来,随着校地联动的合作模式持续深化,更多蛰伏于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终将破茧成蝶,走向生产线、应用于市场。西咸新区这片热土,正以其优越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服务生态和开放的创新胸怀,携手高校与企业,共同绘制着一幅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高质量发展崭新蓝图。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