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连续喝下六七瓶功能性饮料 深圳36岁外卖员险丢命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11-05 07:03:25
A1 A2 A3

  近年来,功能性饮料成了无数人熬夜加班、提神醒脑的“续命神器”,但如果把这“神器”当水喝,它可能变成把人送进重症监护室(ICU)的“毒药”。近日,为了在晚高峰送餐时保持清醒,深圳36岁的外卖员胡先生在短时间内连续喝下六七瓶功能性饮料,结果第二天突发抽搐、意识不清,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

  狂饮功能性饮料被送进ICU

  傍晚的城市华灯初上,外卖订单随之激增。胡先生像许多同行一样,为了应对晚高峰的送餐压力,选择了一种他以为能提神醒脑的方式——狂饮功能性饮料。在短时间内,他连续喝了六七瓶。

  第二天上午,家人发现胡先生躺倒在地。叫醒后他仅表现出发烧症状,家人便让他继续休息。然而到了中午11时,情况突然恶化,胡先生心跳加快、发热、出汗,随后突然全身开始抽搐,头部和双手不受控制地抖动,对家人的呼唤毫无反应。

  更令人心惊的是,抽搐反复发作,最后一次持续半小时未见缓解。惊慌的家人立即拨打120,将胡先生紧急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里,胡先生意识不清、反复抽搐的状态,医生初步判断需要收治神经内科。

  临床表现与癫痫发作极其相似——这是一种非常危急的情况,大脑在持续放电,不及时控制会致命。

  为了保住他的生命,神经内科医生当机立断,紧急联系会诊评估,将他收治进了ICU。在ICU里,医生们给他用上了最强大的镇静药物,还给他插上呼吸机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为病因排查争取时间。

  不是癫痫是咖啡因中毒

  随着检查的深入,胡先生发作时脑电图检测并未捉到典型的癫痫波。给他做腰椎穿刺检查,结果也排除了颅内感染。关键时刻,医生从家属那里了解到他短时间内豪饮大量功能性饮料的细节。

  医生立刻将胡先生的血液和尿液送到毒物检测中心。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距离摄入饮料约40小时后,血液中仍检测出咖啡因,尿液中咖啡因浓度甚至高于血液,即便经过水化、利尿等促排措施,体内仍残留大量未代谢的咖啡因。

  胡先生的主管医生吴庆临推断:以他体内残留的咖啡因浓度为基础,倒推发病初期其血液咖啡因浓度可能大于100mg/L,远超80mg/L的中毒警戒线。

  据测算,他短时间内摄入的咖啡因总量在300-350毫克,相当于6瓶功能性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咖啡因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通常为3-5小时,而胡先生体内咖啡因在经历10余个半衰期、并经过医疗干预后仍能被检出,充分说明他发病前摄入了远超安全剂量的咖啡因。正是过量咖啡因过度刺激大脑神经,引发了类似癫痫发作的危急状况。

  功能饮料有建议饮用量

  病因明确后,治疗方案迅速调整。ICU团队停止抗癫痫和抗感染治疗,将重点转向促进体内咖啡因代谢、支持器官功能恢复。

  随着针对性治疗的实施,胡先生的神志逐渐清醒、抽搐频率和程度逐渐减少至正常,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很快从ICU转回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数日后便顺利康复出院。

  专家介绍,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除了含有牛磺酸、维生素等,其提神效果主要来源于咖啡因,多数产品说明书上明确建议每日饮用不宜超过两瓶。短时间大量饮用会导致咖啡因摄入超标,加重人体代谢负担。过量的咖啡因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心悸、焦虑,严重时引发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

  医生提醒,功能性饮料不是普通饮品,务必遵守每日建议饮用量。疲劳是身体发出的休息信号,不要依赖饮料强行提神,饮品混搭需谨慎,避免让大脑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据《深圳晚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外卖员

上一篇:首次集中出现 西安发现25座战国积石墓 下一篇:扫码即飞!西安有了共享无人机 29.9元解锁低空打卡新体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