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6个方面48项具体任务!西咸新区发布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11-06 19:25:43 编辑:方正 作者:王强 版权声明

  11月6日,西咸新区举行推进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就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效、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计划进行解读,并发布《西咸新区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咸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790家、7330家,分别是秦创原启动建设初期的20倍、11.7倍,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52家,隆基绿能、陕西有色科创区、华天微电子等一批优质科创项目先后落地,太阳能、氢能、无人机等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秦创原总窗口综合优势的加持下,今年1-9月,西咸新区GDP同比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上科技服务业增长24.6%,这些关键指标均位列全省、全市各开发区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港作为2025年全省“八场硬仗”之首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主战场,在省市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下,在西咸新区全力协调保障下,取得了诸多工作成效,“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全链条生态已初步显现。

  据介绍,创新港经过了“十四五”的发展,完成了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一,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头部企业创新中心纷纷落地,吸引248家龙头领军企业产业创新平台进驻创新港,建立了94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微电子、智能制造等七大产业领域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聚集区;其二,孵化出一批具有一定成长性的科转企业,目前已有3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持续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形成了要素集聚、产学研用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其三,高校科技创新业态加速聚合,水利、新材料、建筑等省内高校优势学科创新要素,也会在“十五五”期间加速向创新港布局,将不断创造出新质生产力。

  2024年7月,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目前,示范区已聚集交大理学、工学、医学和人文社科四大板块31个高水平研究院,吸引3万名科研人才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落地了储能技术、医工交叉、人工智能三大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65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在示范区布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引进三秦英才、青年科技人才、秦创原创新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46人,组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8支,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教资源保障。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充分发挥示范区科技资源吸引带动作用,加快落地重大产业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在示范区内已建成投运秦川机床、国电南瑞等行业龙头重点产业化项目20余个,推动以交大科技成果为重点的460余家成果转化企业在示范区注册落地,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电气装备、无人机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此次发布的《西咸新区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将通过发展基础、空间载体、建设目标、重点任务、深化改革、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16个领域、48项具体任务,进一步助推创新港片区建设。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强 实习生 邱乐凡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