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宠物保险热潮背后:理赔难、续保难、定点医院频繁变动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10 08:00:54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伴随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宠物医疗正成为新的行业关注点。《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市场规模超过 3000亿元。面对动辄上千元的医疗支出,越来越多的宠物主开始为爱宠购买保险。

  然而,理赔纠纷、定点医院名单频繁更换、续保难、保费上涨等问题,也让不少“铲屎官”从最初的信任变为失望。在这个新兴市场中,消费者的期待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段不小的落差。

  理赔繁琐、定点医院变更频繁

  目前,宠物保险在产品形态上日趋丰富,覆盖责任险、医疗险、意外险、托运险等类别。记者在金融产品查询平台以“宠物医疗”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医疗保险产品超过百款,保费从百元到千元不等,一些产品还提供体检、驱虫药折扣或免费疫苗等附加服务。

  然而,相关消费者体验却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宠物主顺利理赔,信任感大幅提升;另一部分则因理赔繁琐等纠纷,形成大量投诉。

  “买保险的时候是定点医院,过几个月去看病就不是了。”李女士为宠物购买的医疗险合同约定“定点医院报销70%,非定点医院报销40%”。但在宠物就诊理赔时,保险公司不予赔付,称李女士选择为宠物就诊的医院目前已不在定点名单内,甚至不在合作医院列表中。保险公司援引条款解释:“保险人有权根据实际合作情况调整定点医院名单,用户出险时须以页面显示的最新清单为准。”

  保险公司称,保险人有权根据实际合作情况调整定点医院名单。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江女士在投保时曾查询一款大地宠物保险的定点医院名单,并确认自己常去的连锁医院及分院在定点医院名单中,但理赔时,页面却显示这些医院为非定点医院,赔付比例由60%降至40%。有的宠物主甚至发现,同一城市的知名宠物医院在一个月内反复被列入、又被移出合作名单。消费者在理赔时才发现变化,保险公司却以“页面公示为准”为由拒赔。

投保查询时的定点医院在理赔时为非定点医院

  一家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杨双表示,定点医院名单频繁变化与宠物医疗行业的非标准化密切相关。“由于部分宠物医院存在收费不透明、过度诊疗等问题,保险公司为了防范骗保风险,会动态调整合作医院名单。很多突然被取消合作的医院都是因为存在与客户联合骗保的现象。”

  除了理赔纠纷外,续保难与保费上涨同样是宠物险的痛点。张女士通过支付宝购买了一款国泰宠物险,在保期内,宠物因皮肤真菌感染两次,就医并理赔报销三百余元,但今年张女士准备续保时却被提示“核保未通过”。“当时跟保险公司沟通了,对方说是公司综合评估暂不接受续保,却不给任何书面说明,后来也不了了之”,张女士说,自己随后为宠物更换了一款保险。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宠物险”有关的消费投诉有近千条,记者在社交平台也发现,类似因理赔记录被拒续保的情况并不罕见,不少投保人认为“理赔一次就会列入高风险名单”。

  与此同时,宠物险保费逐年增高的现象也引发一些消费者吐槽。宠物主甜甜分享了自己的案例:她为两只猫咪投保了众安宠物医疗险,第一年其中一只猫咪出险理赔一次,保费维持原价33.25元/月,甜甜还将这款保险推荐给朋友们。第二年再次理赔后,这只猫咪的月缴保费升至58.25元,并且系统还不允许升级至最高档保障,而另一只未出险的猫咪续保的保费则保持不变,也可以正常升级保障。

  再次理赔后,这只猫咪的月缴保费升至58.25元,并且系统不允许升级至最高档保障。

  宠物险代理人浩浩对此解释称,宠物险属于财产保险,定价需综合宠物品种、年龄及出险频率,理赔记录影响续保属于风险控制手段。但他也坦言称:“目前行业缺乏统一风险评估标准,部分保险公司在核保中过度谨慎,这才让用户感受到不公平。”

  行业规范与技术亟待完善

  宠物保险的发展离不开宠物医疗行业的规范化,但理赔纠纷频发,既有条款模糊的原因,也反映出行业标准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宠物保险离不开宠物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为了防止骗保,保险公司会要求医院提供详细诊疗明细。浩浩称,现实中医院的治疗流程和费用构成复杂,不少宠物医院也会过度诊疗,所以相关争议频发。他坦言:“很多理赔纠纷,其实都跟医疗数据不透明、系统不互通有关。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理赔审核很严格,这也让不少用户觉得被刁难了。”

  柯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9月为刚领养的猫咪购买了宠物险,保单10月22日生效,没想到次日猫咪打了两个喷嚏。出于谨慎,他带猫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支原体弱阳”,随后提交理赔申请,却被保险公司以“猫咪在生效前已出现症状”为由拒赔,理由是病历中写着“最近一周有打喷嚏”。柯先生解释并提供群聊记录证明症状确实出现在保单生效后,但前两次申诉均被驳回。直到他向监管部门投诉后,保险公司才全额赔付。

  除此之外,宠物的身份识别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过去,行业主要依赖芯片植入建立宠物电子身份,但芯片植入成本高、操作复杂,宠物体验也不佳,普及率一直不高。

  随着技术进步,行业开始探索非侵入性识别技术。一家科技公司的销售向记者介绍称,鼻纹识别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因为每只猫狗的鼻纹具有唯一性,类似人类指纹,便于建立宠物电子档案。当然还有一些面部识别和体态识别的方式,可以通过采集宠物的面部结构、耳形、毛色和体型等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比对和分析。”

  多家科技公司和保险平台开始将这些技术组合使用,通过AI算法整合鼻纹、面部和体态信息,提升识别精度,防止“一份保单多只宠物共用”等骗保行为。也正因此,在投保时,宠物主需要详细填写品种、性别、年龄、全身照和露脸照等信息,用来辅助确认宠物身份。

  行业发展仅靠技术进步还不够,制度配套也必不可少。监管部门应建立统一标准,明确等待期、免赔额、理赔流程和医院变更通知机制,同时保险平台也应提升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清楚保障责任和报销比例,避免条款用灰字或折叠方式弱化重要信息。



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