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唐人看曲江 一句“吐槽”成就千古名篇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11-20 06:29:22 编辑:魏檀 作者: 版权声明

1 (2).jpg  

曲江池遗址公园内的雕塑“曲江水满”  记者 郝钟毓 摄

2.jpg

  市民游客在曲江池泛舟记者 郝钟毓 摄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对西安人来说,西安城南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一个宝藏公园,春赏梨花夏观莲,秋赏黄叶冬赏雪,兴之所至,泛舟湖上,又是别样的享受。何况,这里更是不少唐诗故事的发生地,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其中,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是颇为有名的一首,曲江池畔重阳广场上就矗立着雕塑“讲述”着这一段和曲江池相关的文人雅事。

  从“曲江水满”雕塑

  看到唐人对曲江的喜爱之情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最直接的原因是与柳宗元等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气势颇为雄健,大气而有深意。其实,韩愈的诗歌也同样是大家手笔。与其他诗人相比,韩愈的诗歌有个鲜明的特点,诗名相对较长,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还有《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闻梨花发赠刘师命》等,虽然字数多,却直接点出了整首诗的创作背景,甚至和诗中有关的人物都写了出来。

  在长安生活多年,韩愈大抵颇为喜欢曲江池,他的许多诗作都和曲江池相关,但人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了。在曲江池遗址公园,有块被柳树掩映的大石碑,上书的正是这首名作;而在曲江池遗址公园重阳广场上,一眼能看到一组铜雕像,三个人并肩而立,撑着伞目向远方,雕像名为“曲江水满”,化用的也正是韩愈这首诗作中的名句“曲江水满花千树”。

  曲江池遗址公园讲解员黄雅婷向游客娓娓讲述这首诗的故事:“在唐朝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大文豪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但是白居易因故并未同去,游宴结束后,韩愈写了一首诗寄给了白居易,‘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他委婉地责问白居易:‘你不是特别喜欢曲江的美景吗?近日曲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事让你那么忙一直都不肯来?’从这里可以看到唐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曲江美景的喜爱之情。”记者注意到,“曲江水满”这组位于曲江池生态岛前的雕塑,结合韩愈的原诗,一幅春日同游曲江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这组雕塑也弥补了白居易先生未曾欣赏到美景的遗憾。

  即兴之作铸就千古文学名篇

  “白大诗人,你为什么不肯来啊”

  诗中描绘的曲江池,淡淡的氤氲薄雾自行散开,蓝天白云,碧空如洗,亭台楼阁相映成画,红花绿树倒映在池水之中,让曲江池的春天更加美丽动人。记者来此之际,已过了立冬时节,但曲江池一派深秋景象,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叶相间,烟波浩渺,阳光正好,让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遥想当年韩愈对白居易的“吐槽”,不禁哑然失笑,大诗人就是大诗人,一句“吐槽”成就了千古名篇,就连我们今人也想责问一句:“白大诗人,你为什么不肯来啊?”

  据说,白居易见到韩愈的赠诗后,随即和作一首《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回以自家庭院就有新植樱树,可以“闲绕花行”,又何必在雨后踏泥去曲江宴游呢?两位诗人一唱一和,让人感慨唐诗的社交属性和文化功能,有人戏言:“幸亏当时没有电话,否则两位诗人电话里一沟通,我们不就少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了?”

  黄雅婷告诉记者,唐代的曲江是长安城最具活力的地方,是唐时著名的皇家园林,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对曲江大加扩修,引南山义谷口的黄渠水注入池中,使其水面剧增至70万平方米,池周大筑亭台楼榭,宫殿林立,楼阁连绵,花树繁茂,景色绮丽。每当上巳节、中元节和重阳节,皇室贵胄、达官显宦、雅士文人均来此游赏,樽壶酒浆,笙歌画舫,优游宴乐于曲江池上。若逢进士及第,必至这里聚会庆贺,饮酒赋诗,谓之“曲江流饮”,四方居民都来观赏,皇帝也携嫔妃前来取乐。2008年7月1日,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以曲江池水面为核心,以曲江流饮的出口为边界,再现了“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风情景致。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担纲规划设计,以秦、汉、隋、唐曲江池遗址为摹本,是依据历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建设现代人文景观,已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站在曲江池头,望着水面游人正在泛舟,游人在池边的绿地上席地而坐,感受初冬的暖阳。想起那年韩愈、张籍、白居易这些唐朝文坛声名赫赫文采风流的大咖,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雨后初晴的春日傍晚,借踏春这件小事,信手拈来,随意讽咏,一唱一和,余音千年。不禁感慨万千,诗意从未远去,就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和眼底心头的曲江池畔。

  记者 张静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