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西咸新区发现 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墓

西安新闻 三秦都市报 2025-11-20 06:49:25
A1 A2 A3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6座墓葬南北并列,方向一致,墓道长度多在20米以上,出土器物以陶俑、牛车、鞍马、连枝灯最具特色,是关中地区西晋十六国时期墓葬中的典型器物……11月19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周陵镇豆家村东南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家族墓地,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墓主生前身份显赫。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的6座墓葬(编号M14-M19)南北整齐排列,一律“坐东朝西”。M14位于墓地最南部,为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组成,出土器物共23件,有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铜器、泥饼等。其中4件陶俑皆为女俑,前后合模制成。有一件女俑通高22.5厘米,五官清晰,十字髻,身穿交领中袖衣,衣摆下垂至地面,腰系带,方巾腹前下垂,双手合拢。该墓出土陶牛车1组,长28.5厘米、高14厘米,由陶牛、车轮组成。陶牛低头垂尾站立,腹空。车轮圆形宽沿,车轴呈圆形凸起,车辐16根,轮径18厘米。

M15位于墓地中部,系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总长39.7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出土器物共20件,有陶俑、陶鸡、牛车、陶灶、陶瓶、陶罐、陶甑、陶盆及铜器,其中,牛车、陶甑形制、尺寸与M14完全相同。M16为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总长28米,由墓道、甬道、前后墓室、北侧室、耳室组成,出土器物共29件,有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陶器、铜器等。M17系斜坡墓道双室土洞墓,总长28.5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出土器物34件,有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陶罐、陶棉、连枝灯、铜器等,其中陶牛车2组4件,连枝灯1件。M18总长19.4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出土器物共9件,有陶器、铜器、骨器、银饰等,其中陶器皆为泥质灰陶。M19位于墓地最北部,为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总长22.7米,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器物共32件,有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其中陶牛车一组。

“此次发掘的6座墓葬墓道长度多在20米以上,除M19为斜坡墓道单室带侧室墓外,其余5座皆为斜坡墓道双室或双室带侧室墓。6座墓葬排列整齐,布局严谨,是典型的家族墓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研究员、咸阳师范学院教授肖健一说,在西晋时期,等级较高墓葬墓道长度多在20米以上。此次发掘出土的器物可以分为陶俑(男、女立俑)、陶动物(鞍马、猪、狗、鸡)、模型明器(牛车、灶、井、碓)、陶器(罐、瓶、碟、钵、甑),以及人骨周围的金属器类。以陶俑、陶牛车、陶鞍马、连枝灯、陶槅、陶帐座最具特色,是关中地区西晋十六国墓葬的典型器物。几乎每座墓中都出土了陶牛车,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牛车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它们的普遍出现,说明乘坐牛车出行,已成为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风尚。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互联网法律法规进校园”活动在西安市第三中学成功举办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