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晓梅)11月1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青峰介绍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发展攻坚克难、积厚成势的五年。五年来,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5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左右,高于经济增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动能向新转换、结构向优调整。
新质生产力动力强劲。全省创新体系重塑,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西部第一,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全国第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项改革”效能持续释放,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分别增长30%左右。
现代化产业体系初见成效。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5个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光伏、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国内领先,服务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40%。
开放能级大幅跃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数量增加150多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0%;中欧班列开行量超全国总量的1/4,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3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7%。
协调发展迈出大步。全省高铁网络持续织密;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加快建设,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持续加快、陕南“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拓展;县域经济蝶变跃升,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县数量有望翻一番;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增至11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
群众获得感更强。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20%,累计新增就业超210万人;教育事业投入累计突破5000亿元,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83个县(市、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医院基本标准,建成养老床位23.2万张、托位18.2万个。
美丽陕西展现新气象。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等级面积提高至99.4%,刷新历史纪录;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陕西连续两年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级。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