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由西安国际传播中心主办、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 “繁星计划” 之 “乡村好 Fashion” 美丽乡村第二期主题探访活动,在西安市长安区圆满举行。二十余位“繁星合伙人”文旅摄影达人和非遗领域创作者等,以 “乡村助农 + 国际传播视角” 的深度体验模式,穿梭于古村史馆、唐诗古道、千年银杏树与非遗体验地之间。他们用镜头捕捉乡村之美,用文字讲述振兴故事,让西安乡村的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通过国际传播矩阵走向世界。

古村探源:在杜角镇村解锁文脉传承新体验
活动当日,“繁星合伙人” 探访团率先踏入杜角镇村村史馆。推开古色古香的木门,老农具的岁月痕迹、时代记忆展品的鲜活故事,与详实的图文资料相互映衬,立体勾勒出古村从过往到如今的发展脉络。其中最有趣的环节,莫过于邀请国际学生参与演绎的 “沉浸式短剧”——达人们亲身参演,沉浸式感受着古村历史的独特魅力。“好像真的走进了一座千年古村,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太奇妙了!”
长安区子午街道办事处主任毛瑜介绍,杜角镇村正通过三个特色展区与四部主题短剧,全力呈现 “历史基因 + 生态 IP” 的突破性实践。“我们希望以村史馆室内外联动的‘展演一体’设计为载体,循着‘让文物活起来、让故事动起来、让体验深下去’的活化路径,真正推动游客从‘历史观看者’转变为‘文化参与者’。”
走出村史馆,古村内的景致同样令人心动。摄影达人们的镜头,纷纷对准带着古老印记的古城门楼、枝叶苍翠的 “千年柏”,也细致记录了村史馆全景、夯土城墙的细腻纹理,让沉睡在时光里的历史,在影像中慢慢苏醒。
随后,探访队伍沿着唐诗古道前行。西安市长安区作协名誉主席、长安唐诗之旅发起人王渊平,沿途为大家讲述与古村相关的唐诗名篇:从李白、杜甫的豪迈诗情,讲到王维、杜牧的清雅意境,不仅详细解读了子午荔枝古道的历史典故,更深入分享了杜角镇村千年古村落的人文故事,生动诠释了 “一步一诗” 的沉浸式体验。 “这样的文化体验太特别了,独一无二!” 达人们格外喜爱这场唐诗之旅,纷纷在写有诗歌的墙前拍照,将这份独特感受分享至社交平台。

田园寻美:生态景致里的非遗文化体验
午后的行程,在抱龙峪口的柿子树下民宿拉开帷幕。院落里的一对柿子树,树龄已超 100 年,同根却不同干,相拥相伴、枝繁叶茂,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 “同心树”,民宿也因此得名。这般别致景致,引得 “繁星合伙人” 纷纷举起相机。旅程中,他们不仅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更切身感受到乡村田园的悠然惬意;还走访了鸿庐餐饮等当地特色打卡点,在 “乡愁 + 雅致” 的设计理念中感受乡村韵味。
抵达百塔寺后,达人们探访了闻名的古银杏树。这棵古树相传距今已有 1700 余年,挺拔矗立,粗壮的树干如同穿越千年的 “活化石”,静静诉说着岁月变迁。达人们纷纷驻足惊叹,一边感慨,一边忍不住多拍了几段视频,棉絮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辉说:“太不可思议了!古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真的被震撼到了!”
在非遗体验环节,“繁星合伙人” 更是亲身参与其中,先后体验了张华酱醋厂的古法酿造工艺,以及植物染技艺。在三生有杏植物染主理人朱其麟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手持白色染布,在染缸中反复浸泡、晾晒 —— 看着原本洁白的布料渐渐染上自然的草木色彩,每个人都满是惊喜。唐流彩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双敏说:“这个植物染色的过程特别治愈,里面藏着咱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帆,还将植物染作品与非遗作品结合拍摄,创作的短视频在网上收获了大量点赞。

国际传播:让乡村故事穿越国界
“繁星计划”是由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指导,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执行实施的海外账号矩阵培育建设项目,已构建起网络达人、华文媒体等共同参与的传播矩阵。本次 “乡村好 Fashion” 活动,正是 “繁星计划” 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关键实践。
作为活动的核心亮点,“多元传播矩阵” 为西安乡村故事搭建了全球传播桥梁:活动期间,“繁星合伙人” 累计产出十余条原创内容,涵盖沉浸式体验 Vlog、美丽乡村摄影集、非遗工艺科普等多种形式,通过国内外平台同步发布。这些内容不仅让西安成为国际视野中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热门标签,更让中国乡村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跨越国界,被更多海外受众看见。未来,“繁星计划” 将继续以国际传播为纽带,深化 “乡村 + 文旅 + 非遗” 融合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且强劲的 “国际传播动能”。
编辑:田禾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何以长安:地理坐标与精神内核共铸“唐诗之都” 下一篇:繁星映英伦 秦韵越重洋 以龙舟会为桥 让陕西文化闪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