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信义巷: “老味道”遇见“新玩法”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11-24 06:46:16 编辑:魏檀 作者: 版权声明

信义巷。

11月23日,西安市碑林区信义巷南口的“簪花少女墙”前,拍照队伍从巷口蜿蜒至街边,成为古城墙下一道新的风景线。曾经闲置的城墙边缘地带,如今蜕变成融合市井烟火与文艺气息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切源于一场以“微更新”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实践。

曾是城墙边的“沉睡”街巷

信义巷位于西安市建国门顺城巷内侧,地理位置优越,却长期与“核心地段”不相称。“早上卖菜的人多,到了中午基本就没人了,也看不到年轻人。”今年66岁的赵大妈回忆说。

巷子中段的“西安市平绒厂”曾是区域最繁忙的工业厂房,1999年破产,2001年起由下岗工人自发形成综合市场,虽然满足了日常买菜等基本生活,但市容陈旧、功能单一,与城墙周边的文化旅游定位形成鲜明反差。且“上午热闹、下午沉寂”的日常节奏,使得信义巷一度成为城墙脚下典型的低效空间。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年,西安市启动碑林区建南社区改造,与西安世界之窗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制定了“老菜场市井街区”微更新计划。原则很明确——不推倒重来,不切断原本的生活,而是“在保留中创新”。

2018年12月16日,一场盛大的活动在信义巷老平绒厂车间热闹举行。街区运营负责人上官彦辉回忆:“原本预计300人的活动,结果吸引了上千人参加,盛况到现在都忘不了。”活动邀请了居民、摊贩、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政府部门等不同群体,共同讨论“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这场大会不仅收集了大量民意,也成为整个片区更新正式启动的重要标志——让街区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共建”属性。

2019年初,项目完成立项并进入规划审批阶段,更新范围覆盖顺城巷、信义巷及老菜场区域。“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保留—创新—融合—嵌入’。”谈起更新策略,上官彦辉介绍,街区对老居民的生活状态、市井风貌保持最大程度的尊重,同时以“微更新、轻介入”的方式提升功能。

不少老旧厂房的斜坡屋顶、楼梯间、墙面、闲置配电室都被保留下来;同时重新整合电力、上下水和排污设施,将原有60%闲置低效空间转化为高效业态。通过嵌入咖啡、文创、展陈、工作室等多元业态,街区逐渐呈现“保留历史肌理+注入现代生活”的双重面貌。2021年“五一”假期,老菜场街区正式开街试运营。城墙脚下的老厂房第一次以明亮、开放的姿态重新走进公众视野。

主理人经济激发商业活力

如今的老菜场街区已有160余家商户,其中65%属于主理人经济。在街区已经扎根五年的餐饮店“自然觉醒”门口,主理人李洁正忙着接待客人。她见证了街区五年来的变化——更新加速、竞争增强、客群多元。

为了跟上街区节奏,她对店铺进行二次装修,对菜单不断迭代,从客户反馈中调整味型、优化服务。“一开始挺紧张的,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后来心态越来越稳了,也更加自信。”李洁说。如今,她的第二家店已经从街区走出去,开到了外区。

“街区和商户是互相成就的。”她说,“这里平台好、氛围暖,大家像邻里一样互相帮忙。”街区开街时招商率为60%,同年国庆节已提升至80%。2023年—2024年,老菜场街区入选全国主理人活跃项目,成为“主理人经济”的一个典型样本。

街区提出了“新烟火主义聚集地”的定位,构建“老地方新生活”的发展逻辑。围绕“购、吃、住、娱”,形成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沉浸式生活方式场景;同时坚持“文化免费开放”,定期举办音乐节、电影放映、京剧表演等活动,让文化并非“消费品”,而是居民随手可触的日常。

今天的老菜场,既是年轻人的城市社交场,也是老居民的生活延续,更是家庭聚会的新选择,实现了文化、烟火与商业的多重融合。

老城区城市活力再生的鲜活案例

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建南社区党委书记尹虎表示,老菜场更新不仅是商业活化,更是民生改善的具体实践。社区发挥纽带作用,盘活闲置资源,让“小空间”发挥“大作用”。

信义巷原本难以利用的狭窄过道,如今成为摆放旧书的书摊;闲置厂房保留主结构,融入涂鸦、连廊、露台广场;围绕居民需求,街区形成从便民市场到咖啡文创、从维修服务到养老照护、从非遗体验到天台音乐会的综合性生活圈。

2024年8月23日,商务部对外发布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西安市建南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经验入选。

11月21日11时,住在信义巷附近多年的居民杨博,像往常一样在巷口食品店买了麻花,又到隔壁辣椒铺买了二两辣椒面。就在她买辣椒面的同时,楼上三名游客手持相机,对着二楼的涂鸦墙和咖啡馆不停按快门。

一边是居民熟悉的老菜场:买菜的、送货的、赶集的,人流不断;另一边是年轻人聚集的文艺场景:拍照、喝咖啡、听乐队,音乐顺着楼梯飘到巷子里。“以前这条巷子基本都是老人,现在年轻人的加入让小巷更加有活力了。”杨博说。

到了周末,街巷里热闹得更是明显:老人们的子女纷纷回来,一家人在网红餐厅吃饭聚会,成为这几年信义巷最常见的画面之一。

如今的信义巷工作日客流量约1.5万人次,节假日峰值可达3万,促进了就业和消费的双向繁荣。顺城巷青石板路串起历史记忆,老菜场的烟火与潮流并存,为古城注入新的能量。

城墙根下,一条曾经灰暗陈旧的小巷,正以“保留生活、更新空间”的方式继续生长,成为西安老城区城市活力再生的鲜活案例。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


来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