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新闻编辑部有一群闷骚小编。
人事招聘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照着“不闷骚不接收”的标准招的人,来来去去的,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闷骚+神经质”。萌不萌的不知道,二不二是常有的事。以下,就是这群小编们隔三差五遇上的事——如果你有生之年曾萌生过要当编辑,或娶个女编辑,嫁个男编辑,那请详读,别错过——不是每次走岔路都有好心人拉你回正途。
【第肆壹期】:论小编还有没有感动的能力?

上周,咸阳一个初三女孩在路边看到一个乞讨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女孩上前握住了老人的手,给老人捂手,还有另一个男孩为老人买了饭。

有人很感动,例如坐在码字编旁边的那位玻璃心汉子,他表示,自己还曾被另一新闻感动哭,震慑力来自下图,附链接。http://hsb.hsw.cn/2012-01/02/content_8235727.html

对于终日混迹于茫茫网海,看惯了小三被扒情妇被碎等三俗社会新闻的网编们来说,感动?还可能吗?
回想从业卖身的这些年,夜深人静时,码字编也经常夜不能寐,不由得想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是不是麻木了,你是不是恶俗了,你是不是低级了,你还是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好青年吗?你还有感动的能力吗?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感动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就像自私也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我们就是这么复杂。
那为什么有些人好像是玻璃心,有些人又是铁石心肠?套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大约就是传说中的“个体差异”。感动作为一种心理的共鸣,和社会经验的多少并没有完全的、直接的关系,看得多的未必就都会成了铁石心肠,初生的牛犊也未必全是善男信女,汉子也能是玻璃心,妹子也会稳准狠,so so。所以,同事们,如果我们还没有出离“人类”这个大的物种归属,我们还是可以感动的。
被感动时,很多人会哭,好事让人喜极而泣,坏事让人悲从中来。我们感动时为什么会流泪?

许多高级哺乳动物,例如猩猩、大象,都会流眼泪,这是保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一种手段。这些动物在忍受生理上的痛苦时,也会像人类一样哭哭。但是,人类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会由于情绪的原因而哭泣的动物,好骄傲!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研究所的荣誉退休教授、行为神经学专家迈克尔·特林布尔认为,人类因情绪而哭泣的能力,是在进化过程中,与人类的自我意识同时形成的。感到悲伤而流泪,其实也是一种理解他人痛苦的情绪表现,是加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方法。这么说来,两个人抱头痛哭确实是增强彼此粘合度的一个好办法,想涨工资吗?去找领导抱头痛哭吧。

另外,流泪会降低大脑内杏仁核的活跃度,从而减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看到这码字编突然豁然开朗,难怪很多人在安慰痛哭流涕的人时都会说“哭吧哭吧,哭一会就好了,乖”。所以,给他送上一盒抽纸,不如送上一个肩膀。
扯了这么多,本次【下辈子】的结论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被感动,可能你只是哭点太特么高,可能你进化的有那么一丢丢问题,或者需要去做一个脑部CT了。那么问题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