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杨凌农高会昨日成功闭幕,被农民称为“农业盛宴”的农高会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哪些变化?
盖了新房 有了存款
“从2001年起,我每年都要参加农高会,它让我摆脱了贫困,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来自陕西彬县小章镇哈家店村的哈中选这样描述农高会给他和他的村庄带来的巨变:盖了新房、有了存款。2001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参加农高会,可没想到这却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在专家的帮助下,我开始种植大棚西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得到专家及时指导。经过两年的发展,我种植的礼品西瓜已初具规模,市场销售特别好。”
如今,哈中选盖起了新房,2006年单棚头茬礼品西瓜收入就达到了2.6万元,今年达到了3.8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很多村民都种植了礼品西瓜,全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了40多万元。
逛会农民更时尚了
以往农民逛会大多只关注种植、养殖业,而如今各种艺术品越来越受农民青睐,农高会文化味也越来越浓。蒲城县贺兴文对此感受颇深。十年前第一次参加农高会时,他带来的几件麦秆画工艺品几乎无人问津,而这两年展位前总是挤满了好奇的人们,几百件作品多数都被农民买走。“现在,可不光只有城里人才讲究文化修养,”贺兴文说,“生活富裕的农民也开始讲究起文化修养。”除了麦秆画,清涧石板、华县皮影、户县农民画等各种手工艺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展馆内,逛会农民也变得越来越时尚,观念也越来越新。
享有“农科城”美誉的杨凌,如今通过农高会带动全省、全国农民致富。杨凌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给全国五千多万农民带来了实惠,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大幅提升。据最新统计,迄今为止杨凌已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0个,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作物良种两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两百多平方公里,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超过60亿元,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 本报记者 郝蕾 李彪 周艳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