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日版《牡丹亭》剧照,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左)。苏州昆剧院供图
日本歌舞伎大师“吴侬软语”演绎杜丽娘
中日
合璧 梨园新声
5月6日晚,中日合演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湖广会馆上演。“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舞台上幽幽吟唱的佳人,就是由日本的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扮演的杜丽娘。
在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执行导演靳飞看来,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点,“坂东的演出使这一经典焕发出独特的美感,昆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欢上中国古典艺术,而且能透彻地理解剧中唱词的意义,唱念都做到完美,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国文化的魅力无法阻挡
许多人认为,坂东玉三郎的扮相与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似。事实上他也确实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他生于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幼时的玉三郎就常常听父亲讲述中国京剧和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和文化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专程来到北京,向梅葆玖学习京剧《贵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昆曲影响,而昆曲产生的时间,与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差不多。从此,他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支持下,玉三郎来到苏州,观看原汁原味的昆曲《牡丹亭》,并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杜丽娘”一角。
《牡丹亭》几乎是每个昆曲旦角演员的必修课,但真正能演好杜丽娘的少之又少,直到今天只有梅兰芳、蔡瑶铣、华文漪、张继青等少数几人得到认可。为了演好《牡丹亭》,坂东玉三郎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他读了《论语》、《孟子》、《庄子》和《老子》,几乎每天打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到北京,让靳飞给他讲解《牡丹亭》每一句唱词的意思。
对于一个不会中文的日本人来说,学习昆曲的最难之处莫过于语言的掌握。为了学习苏州话,玉三郎对照张继青灌录的唱词和念白,用注音法强行记忆,反复练习,家里的电视总是在播放张继青的口型录像。为了在演出中为杜丽娘配上一副圆润的嗓音,已经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特意“开戒”吃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丽娘之后,张继青感慨道:“坂东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他在台上的表演让其他的演员都显得生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