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小波说,中国人多是“沉默的大多数”,但回看2007,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正在酝酿着变化。昔日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愿多争一句的国人,正在借助网络等现代技术,借助“表达权”等民主观念,越来越清晰地公开自己的观点———
“我要”、“我们要”、“我们谴责”、“我们呼吁”……当这些声音一次次响起的时候,虽然鱼龙混杂,甚至不乏喧闹刺耳,但没人可以无视其中蕴含的积极力量。 |
|
![]() |
|
1.网络与媒体是否能包打一切? |
|
![]() |
|
建设民主国家,公共决策必然要走一条从“关门决策”到“开门决策”的道路,但吸纳民众进入公共决策的讨论,必然是有序地开放,有序地吸纳,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如果单纯地各说各话、鸡同鸭讲、口水四溅,一味撕裂现有的分歧,渲染情绪,很可能会把一些问题搞得更糟。处理不当,要么让公众觉得表达了也没有用,要么让政府觉得民众除了添乱什么作用也没有,这样的“不合拍”发生得多了,就会令我们从一个极端迅速走向另一个极端。 表达是含有妥协的艺术。从过去一年里的诸多争论来看,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公众,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用的表达智慧。对于媒体而言,如果不念责任,一味迎合,不寻共识,任由撕裂;对政府而言,如果不讲科学,只信权力,不听民意,只信自己;对公众而言,如果不想倾听,只想宣泄,不懂妥协,只会骂街——— 那么,理性的表达将离我们更遥远。 [详细] |
![]() |
|
习惯于让权威替自己作主的升斗小民,开始懂得主张自己的权利。习惯于“不争论”的中国社会,更需要学习以彼此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主体的权利博弈。 |
![]() |
|
有人说,表达权是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块试金石,这话让人很受鼓舞。虽然还很稚嫩,虽然还夹杂着泡沫,虽然还缺少足够的理性与智慧,但重要的是,公民表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在提速,正在以大大的步子趋向繁荣……这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
|
news.huash.com johnxious 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