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祭祖音乐都是他谱写
本报记者专访祭祀音乐操刀手崔炳元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首孙中山书写的祭文,昨日在桥山祭祀大院唱响,让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声共鸣。
这首乐曲是如何诞生的?本报记者在祭祀现场,专访该音乐操刀手——我省著名作曲家、陕西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团长、省音协副主席崔炳元。
能不能谱曲唱祭文?
崔炳元说,在几次的策划会上,大家都在讨论今年的祭祀大典,感情点在哪儿?
如果说2009年的祭祀大典,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祈福中华,那么今年的感情点,就是因新疆“7·5”事件、世博会,让中华民族更向往一种民族大团结。
因此,大家想到了孙中山的祭文。这篇祭文虽然寥寥32字,但贴切地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当时,乐舞环节的总设计王黎琦先生提出,“能不能把祭文谱曲演唱?”这一提议引起主创人员的共鸣。
崔炳元说,祭文开宗明义,大俗大雅,音韵铿锵,非常适合谱曲入乐,本身就是歌颂黄帝的一首绝佳的主题歌词。
3分钟配乐两周完成
乐舞告祭一直是祭祀大典最具观赏性的一部分。崔炳元被委以大任为祭文谱曲。虽然仅仅3分钟,却耗费了他两周时间。
崔炳元说,“创作中我一直反复吟诵,越来越能体会到,当年在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初建时,孙中山先生的心境,那种想把喜事告慰始祖的心情和愿望。”
崔炳元为曲子定了“调子”:不宜作纯古典的曲子,得让百姓容易接受;曲调不能太媚,太媚不能彰显大气,不适合在庄重的场合表达;不能太过委婉,表达感情要阳光,要能直达人心。
曲子最终吸纳了秦腔的一些特点。配乐演唱中,还特意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重复3遍,反复吟唱,其意图是想把这句话作为一种精神索引,鼓舞人心。
回响在每个华人心中
据悉,公祭黄帝大典乐舞告祭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6年。崔炳元一直承担整个祭祀大典的背景音乐创作,并主要为乐舞告祭环节作舞蹈配乐。
他创作的音乐,遵循八个字原则:恢弘、大气、肃穆、典雅。具体来讲,就是既要崇高,又要亲切;既要好听,又要有号召力。
崔炳元说,当年,每次参加祭祀大典,总会听到一些杂音:有人在吵闹喧哗、有人还在说笑话……当时创作音乐,就想着要达到一种效果,音乐响起的那一刻,要让音乐回响在每一个华人心中,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崇敬,融入那种氛围,并规范每个人的言行举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