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工资4200元/月;隐性工资平均3800元/月;房产三套……”近日,一则《湖南长沙市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的帖子后跟帖成千上万,特别是“隐性工资”和房产两项,很多网民质疑声一片。4月6日,帖子“主角”长沙天心区规划局局长张力特此澄清,此帖并非他本人公示。“此帖明为赞扬,实为恶意攻击。”随后,张力向媒体公示了他的真实家庭财产,成为实际上的长沙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
我曾经设想过几千种 “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产生的模式,但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被网民假冒官员的姓名公开所谓的财产而不得不主动公开自身财产的“被公示”模式,而且,这位官员公开的程度也让我有些惊讶。此前的各种地方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创新,如新疆阿勒泰地区、浙江慈溪、湖南浏阳等地都留下些尾巴。而张力在网民假冒公示的倒逼下,把家里的5套房子、两部汽车、年终奖以及3万多元存款和数十万股票全部公之于众,“裸”得不可不谓阳光和性感。
民众的倒逼迫使官员不得不公开自身财产,产生“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这一消息的确令人振奋,这一事件至少说明,官员的财产必须在阳光之下,让全体公民知晓并接受监督,已经深入人心,官员的财产不是什么隐私,更不是什么可藏可掖的“国家秘密”。同时,也说明网民的监督是强大的,官员不能小瞧网民的力量。另外,张力作为“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开了一个好头,官员们恐怕要找不进行公开的理由更难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也许今后,官员主动进行财产公示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不过,高兴和欣喜之余,我也为网民假冒官员的姓名公开财产倒逼出来的“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感到一丝隐忧。因为,这种官员财产公示并不是由法律规定,也不是由该官员的上级机关要求的,而且手段也不那么光明正大甚至非法——— 网民假冒官员的姓名公示虚假的财产信息在先,张力为了撇清关系,不得已才主动公示了他的财产,但其他官员却并不会这么认为,既然法律没有规定而且他的财产本身有猫腻,他就将网帖当放屁好了,那么这种倒逼的作用就有限了。而且,进一步说,正如张力希望找到发帖人一样,其他一些对此种“倒逼”深恶痛绝的官员更不可能放过发帖人,他们完全可以使尽手段找出发帖人,进行跨省追捕,治个“诽谤罪”等罪名来杀鸡给猴看,那今后谁也不敢使用这种方法倒逼官员财产公示,所谓的“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就可能成为绝响了。
而且,在一个法治社会,网民用假冒官员的姓名公开财产的方式来倒逼官员财产公示,本身也是一种违法手段,因为,他们不仅冒用了当事官员的名字,而且公布出来的财产信息很可能是虚假的,这可能对当事官员的名誉产生侵害,也给一些对公开反感的官员进行疯狂反扑提供借口。尽管网民这种用心是良苦的,他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让官员公布真正的财产信息,但是,无论如何,良好的目的也不能通过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否则,人人都可以自称是为了达到良好的目的而尽情地破坏法治,最终的局面反而可能会如伏尔泰所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因此,对于“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的产生,我持谨慎的乐观。一个法治和文明的社会,官员财产的公示毕竟不能依靠民众的倒逼来推行。我希望,政府官员能从这个特例中看出民众对于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出台的迫切心情,出台相应法律,让依靠这种倒逼“官员财产公示”的“被公示”产生方式永远成为特例。 (相关报道见A2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