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广州特大暴雨预报较迟遭质疑 广东气象台回应(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广州日报  2010-05-10 09:4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大大气科学系教授温之平:气象局这次报得很不错

  对于“5·7”广州大暴雨,有市民都认为,气象部门没有及早预报预警暴雨降临,是导致积水难排、汽车被淹等问题的原因。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温之平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象部门对此次暴雨的预报已非常不错,“下一次都不一定有这么准”。

  观测点密度不足

  温之平说,由于观测点稀疏,提供的监测数据不足,令中国目前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准确率仅为15%~18%,落后于美国23%的水平。另外,目前气象部门对于晴雨预报等的准确率已达到85%,可是一年四季在春夏预报准确率是要低一些的。“广东基本观测站的分布最多能做到每个县一个,只能提供实测雨量等简单数据,这就好比用一个稀疏的渔网来捞小鱼,网太大,小鱼总是跑掉了。”

  温之平还提到,眼下中国使用的数值预报模式来自美国,其模式对我国未必适用,因此中国气象局已经设立了专门的专家小组,研发我国自己的数值模式,“说中国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十年并不奇怪,十年以后还未必追得上。”

  异常天气几十年未见

  具体到广州5月7日的暴雨,温之平表示自己在看过天气图以后,认为气象部门能够预报到当时的水平,并且提前2~3小时发出预警信号,已经非常不错。“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有时报了下雨,中大这边下了,而河北那边没下,尽管事实上广州是下了雨,但河北的市民还是会认为天气预报报得不准。”

  他还认为,预报员在面对这样的大气环流时,不敢作出暴雨预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几十年都从没出现过的异常天气。”他也提到,广东气象部门在当时的天气形势下,也会对预报大暴雨的发生有所顾忌,毕竟一旦发出预报,从三防到各相关部门全都要动起来,成本巨大。

  专家称地下排水管设计有标准限制

  局部路面受浸在所难免

  今年以来,广州市发生的两次特大暴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昨日,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专家就如何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不利影响,减少损失,接受了记者的访谈,并给市民出招。

  记者:为何感觉城区遭遇稀遇暴雨多于其他地区?

  三防专家:与气象降雨成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流域出现成灾的降雨机会较多。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排水设施仅可以防御1~2年一遇标准的暴雨,加上人口密集,财产高度集中,交通中心,受灾损失大,影响范围广,次生灾害多等,所以感觉城区遭遇稀遇暴雨多于其他地区。

  记者:洪涝灾害可避免吗?

  三防专家:洪涝灾害是不可完全避免的自然灾害,超强暴雨期间路面受浸在所难免。因为考虑到城市地面空间非常昂贵,同时也考虑到地下管道建设投资巨大,因此城市雨水排水通过地下管道和道路溢流排放,由于地下排水管设计有一定标准限制,因此超过5年一遇防御标准的暴雨径流是通过路面来溢流的,局部路面受浸在所难免。

  记者:面对暴雨来临,市民应注意做好哪些防御和避险?

  三防专家:居家人员要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关好门窗,注意阳台积水排除。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注意收听交通信息,服从交警指挥。户外作业人员在雷电和降雨时,应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户外活动要特别注意山体滑坡,泥石流,围墙倒塌,树木倒伏,高空坠物,工棚倒塌的威胁。及时切断户外和低洼地段的电源,同时,密切注意地下空间,车辆和储存物品的安全。(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叶卡斯 赖伟行 卢绍琨 朱楠洁 杨绮薇)

编辑:李斌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广东遭遇暴雨预计损失逾三亿 车险估损金额1亿多 05-10 09:41
广东气象台回应广州特大暴雨预报较迟质疑(组图) 05-10 07:30
罕见暴雨袭击中国南方城市 25万群众生死大转移 05-09 21:30
广东近20人因暴雨死亡失踪 80余万人受灾 05-09 21:20
西藏察隅县暴雨雪灾害已致5人死亡1人失踪 05-09 18:57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