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中国约10万盗墓者游走各地 所盗文物3天即出境
http://news.hsw.cn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2010-05-11 13:5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数千年盗墓史

  曹操靠盗墓养兵三年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张雷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就是把一个人生前最珍贵的东西,与主人一起殉葬到坟墓中,让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占有”它。一座古墓,往往就是一座“宝库”。这大大刺激了盗墓者的贪欲。

  中国的盗墓现象,在先秦时期就已十分常见。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传世巨著《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战国时期六国被秦所灭后,大量墓地被盗的史实。

  乱世多盗墓贼。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盗墓者,都出自乱世,一个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另一个是民国时期的孙殿英。

  在中国盗墓史上,曹操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当年,他刚割据一方,财政状况吃紧。于是,他便通过盗墓敛取大量财物,用于军队的开销。为了提高盗墓效率,曹操在军中设立了一个类似“盗墓办公室”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成立后,随着曹军不断转移“战场”,走到哪里便盗到哪里。位于芒砀山(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汉朝梁孝王刘武墓,是曹操盗取的众多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刘武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他死的时候,西汉已进入“文景之治”的盛世年代。曹操据此判断,其陪葬品应当极为丰富。急于筹措军饷的曹操非常重视这次行动。他亲自到现场指挥挖掘,最终如愿以偿,盗得大量金银财宝。据史料记载,曹操用盗墓得来的财宝,养活了手下大军近3年之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盗墓之事也是层出不穷。民国初年,中华大地陷入混乱,军阀盗墓猖獗。其中,孙殿英破坏性盗掘清东陵的行为,尤其让世人捶胸顿足。

  1928年6月,已投靠蒋介石的孙殿英奉命驻守蓟县(今天津市最北部)的马伸桥,那里离慈禧太后的东陵墓仅一山之隔。对孙殿英来说,这无疑是一块送到嘴边的大肥肉。当时,有人趁着兵荒马乱窜到东陵盗宝,孙殿英便以“剿匪”为借口,派兵进驻清东陵,开始了疯狂的盗掘行动。

  清东陵的防护措施做得非常严密,墓道口被多层花岗石封堵。孙殿英一不做二不休,用炸药将墓道口和墓门野蛮地炸开。随后,他的士兵将墓中随葬品洗劫一空,还把慈禧的尸体搬到棺外,扒走所有衣服和饰物……陵园内其他值钱的东西也被孙殿英洗劫一空,就连一些房屋天花板上的木材都被卸下搬走。

  不过,中国的盗墓史,更多的是由民间盗墓者“书写”的。对一般的盗墓分子来说,寻找宝藏的第一步是找到墓葬地点。大型墓葬上方,一般都种有松树或柏树。但随着岁月的侵蚀,这些树木早已枯萎,墓葬的位置通常很难确定。在这种背景下,一种用来探测墓葬位置和距地表距离的工具应运而生了,这就是被后来广泛使用的“洛阳铲”。

  关于洛阳铲的来历,有学者认为,它在明朝中叶就已被盗墓者广泛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盗墓工具出现于民国初年,是由洛阳农民李鸭子发明的。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盗墓者,平日的身份是农民,只在农闲时才去盗墓。李鸭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天,他去赶集,看到路边有人用一种形状很怪的铁铲掘土盖房。这种铁铲可插入土中近1尺深,拔出来时,铲头能带出很多泥土。李鸭子受到启发,回家后依葫芦画瓢造出了第一把洛阳铲。

  洛阳铲用金属锻铸而成,截面呈月牙状。使用时,用力将它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铲头就能带出土来。根据土的质地和颜色,有经验的盗墓者就能判断此处是否有墓葬。洛阳铲不仅受到盗墓者的钟爱,专业考古人士也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探测工具。

编辑:朱羽喆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3兄弟自家门前盗出20件汉代文物 被警察逮个正着 03-30 03:36
墓葬总量逾万座频频被盗 靖边县严厉打击盗墓贼 03-23 03:46
春节前后盗墓贼活动猖獗 400多座汉墓被毁(图) 03-20 14:19
盗墓专业队不识货 100多万元彩陶卖三块钱(图) 02-04 10:40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