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明
重庆的一对80后夫妻结婚时就决定只租房不买房。寻觅1年多时间后终于找到一位肯出租房子10年的房东,并签下10年租房协议。但是,他们的举动遭到双方父母强烈反对,四位老人专程从老家赶来,以断绝关系相威胁,要求他们就算赔偿也要毁约。(5月25日《重庆晚报》)
搞不懂,租房怎么就成了奇耻大辱?这对小夫妻的双方父母居然为了反对他们租房,不惜和子女恩断义绝,可见“租房”二字对四位老人是多大的羞辱,而“买房”二字在四位老人心里又是多么的荣耀。“房奴”的名号让多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摧眉折腰。然而,借这个故事回头来看,“房奴”大军的出现,固然有环境逼迫的因素,而老百姓自己的观念也是帮凶。
我们不能说,有谁会自愿承受当“房奴”的痛苦——— 那都是被逼的。而细看“房奴”怎样炼成的过程,也让人生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房价太高,是催生“房奴”的直接原因;租房市场不足,是催生“房奴”的间接原因。明明房价是自己承受不了的,可惜,在“丈母娘的刚性需求”下,在老爹老妈的“刚性需求”下,在年轻人自己的“刚性需求”下,一个个年轻人悲壮地、前赴后继地扛起了买房的重负,挤进“房奴”的行列。
什么叫买房刚性需求,在不买房就无房可住的情况下,买房以求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才能叫刚性需求。在无力买房而买房的行为中,从众心、虚荣心、攀比心,是推动买房冲动的“无形的手”。其实,潜台词就是“咱丢不起这张脸”。悲惨的结局是,价格惊人的房子买了,“刚性需求”满足了,大半辈子也要卖身为“房奴”,为房产商辛苦工作几十年。
租房有什么不好?拿出少部分工资就够付房租,余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住得不顺心可换房,闲钱存银行吃利息,还可以投资创业。很佩服重庆这一对小夫妻,抛下了面子的负担,顶住了父母的压力,作出了自己的明智抉择。解放苦苦煎熬中的“房奴”,首先要从自我解放开始,不去买买不起的房子,不受泛滥的“刚性需求”诱惑,解开自己扣上的锁链,“房奴”们就多了一份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