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成果
通过本次普查,首次将农业源、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等纳入调查范围。在科学制定污染物产排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治理情况。我省的黄河流域仍是污染大户和今后治理的重点流域。该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2%、78%、89%和88%,均远远大于长江流域排放量。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以厂区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计)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79%和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7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91%和94%。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28%,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本次普查还首次系统掌握了我省第三产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污水排放量为2.26亿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17.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26.5%;氨氮排放量为0.69万吨,占排放总量的15.8%。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6.91万吨和0.45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8.5%和57.7%。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强化了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将全省102066个普查对象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录入普查信息数据库,并编制了统一的编号代码,可根据需求按行业、地区、指标等不同类型分组进行数据检索和查询,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改革现行环境统计调查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普查,提出了核定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系统方法,锻炼了环境保护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对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目前全省污染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污染来源面宽。包括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设施。二是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都很突出。三是污染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四是城市汽车污染明显增长。五是老污染问题尚未解决,新污染问题逐渐显现,灰霾天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湖泊富营养化等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出现增长趋势。这些特点对今后正确判断全省环境形势,科学制定全省环境保护近期和长期政策和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