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勇
北京考试院今年对阅卷老师的资格做出了严格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意味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不能评卷。
乍看新闻,恐怕不少人会误解为“北京要求高考阅卷者须博士学历”。细读之下才会发现,这仅仅针对于高校的阅卷老师,也就是“临时工”,并非所有阅卷者。
虽说高考改革迟缓不前,但阅卷上可是改了一茬又一茬:从纯手工阅卷到机器帮忙,由硕士研究生阅卷到博士阅卷……为了保证这一环节上的公平公正,考试部门可谓费尽了心力。
高考阅卷搞得如此郑重其事,自然值得肯定。说不定,明年的高考阅卷,改作文还会请大作家来帮忙。越是“专业人士”,让人觉得越像那么回事,也就越有说服力。可是,博士生的资质能说明权威,但能代表公平吗?恐怕未必。在改卷的过程中,按照标准答案判断才是实现公平的唯一途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发明了机器改卷这种方式。
“博士阅卷”在操作上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从出发点而言,应该得到支持。因为动机只有一个,即保证实现公平的每一个细节。公平的升级在于细节的完善,北京对阅卷“临时工”的资质升级,就体现了这一点。遗憾的是,这种保证公平的措施只徘徊在阅卷这么一个环节。但高考整体公平的实现,却有赖于每一个环节的公正。
有文章形象地将高考比喻成 “作弊攻防战”,战役中的“武器”从小抄发展到手机再发展到“间谍工具”,其“技术含量”年年都上“新台阶”,越来越像“007”。可这仅仅是考场这个环节,此外还有加分、录取等环节,而从近些年来看,这两个环节已经成了作弊的重灾区。考生民族身份造假、各种一无所长的“特长生”享受加分优惠、“罗彩霞”们的被冒名……不知道今年的高考过程中是否还会上演。要根治这些,不知道考试部门将会请什么样的“博士”。实际上,这些方面都不只是细节,更是为维护高考平等而不得不革除的弊病。
那么,加分、录取等环节该请什么层次的权威或博士呢?只有高考在阳光下进行,才可以消除暗箱操作的魅影。如何在各个环节都能公平公正,恐怕不仅仅是“博士阅卷”的升级所能达到的。细节的完善、阳光机制的运行,高考公平公正的愿景才能最终实现。
高考公平不能仅仅徘徊于 “博士阅卷”这类的改革上,还应该在公权力容易染指、破坏公平的加分、录取阶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