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以电煤涨价为由哭穷嚷嚷要调整电价,并不鲜见,近年来隔三差五就放这个风。但这股风首次被发改委官员证实,虽然目前还“正在研究”,恐怕离定夺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因为类似带有“探民意”的涨价招法,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油价、水价等调整就曾用过此招数。
此次的调整理由,除了惯用的看似符合规律的“因煤价上涨超10%,电价面临上涨压力”外,还有一个气人的说法,叫作“能通过价格杠杆制约能源消耗”。这显然是在为涨价找借口。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都听明白的借口,决策部门认不认这个歪理儿?
如果“煤”与“电”是一般商品,煤价上升必然带动电价的提高。但电企既通过行政力量维护自身利益,又以垄断身份通过市场趋利,作为政府,就应在保障其运营和基本利益的同时,充分考量民众利益。从这个角度看,电煤上涨并不意味着电价就一定得涨。而包括发电企业在内,电力行业工资性质的超高待遇,早已让公众眼红,如果让电力企业脱下垄断外套,变成纯市场竞争,看看其工资待遇会是什么水平?一般企业应对生产成本问题,相较于提高价格可能使得商品滞销,裁员降薪倒是理想选择。但电力“商品”特殊在是生活必需品,不存在滞销的问题。所以,他们愿意走提价的路子。但是,在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电价调整,发改委不能只听电企的理由,还应充分考虑民意。 董宏达
|